Connect with us

GPLP

票房40亿 《你好,李焕英》能否拯救北京文化?

快报道

票房40亿 《你好,李焕英》能否拯救北京文化?

票房破40亿,收益占比仅为2%左右,北京文化这是出品了个寂寞?

作者:牧舟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票房10亿跳女团舞,20亿染头发,30亿瘦成闪电。

大年初一由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截至上映第10天票房已破40亿,成为中国影视历史上第六部40亿票房电影。

在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这一部电影到底值不值40亿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再次注意到了这部电影的制作公司——北京文化。

 

高票房低收益 北京文化出品了个寂寞

2021年春节档电影可谓是好戏连台,总票房屡创新高,各部电影之间也在悄然上映没有硝烟的战争。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除夕夜至正月初六,全国电影票房达78.2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映第10天,凭着真挚感情,《你好,李焕英》票房成功逆袭,截至2月21日19点54分突破40亿元大关,成为中国影视第六部突破40亿票房的电影,一举超过了今年“春节档”原本势头最为强劲的《唐人街探案3》(40.86亿元)。

来源:微博

《你好,李焕英》的大卖,不仅捧火了贾玲,而且也让参与出品的A股公司北京文化大赚一笔。

作为第一出品方,在《你好,李焕英》票房创新高之后,北京文化的股票也迎来一波大涨。2月18日A股节后开盘,北京文化一字涨停,19日再次收涨超7%。两天合计涨超18%,市值涨近10亿元。

然而,在市场期待北京文化股价再创新高之时,2月18日晚间,北京文化发布公告称,《你好,李焕英》已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保底发行,保底票房收入为15亿元。

来源:北京文化公告

截至2021年2月17日24时,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票房的营业收入约为6000万元至6500万元。

目前,该影片还在上映中,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票房收入以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正式确认的结算单为准;同时,该影片其他收入暂无法估计。

根据北京文化公告的数据,《你好,李焕英》累计票房达到27.25亿元时,北京文化营业收入约为6000万元至6500万元。

按此比例计算,北京文化票房收入占比在2.20%~2.39%。

也就是说,《李焕英》累计票房突破40亿时,北京文化收入则为8800万元至9560万元,收入尚未破亿。

40亿元的票房收入,而作为第一出品方的北京文化的营收占比仅为2%左右,这个结果似乎要比公众想象的差距甚远。

为啥作为第一出品人,北京文化却不能享受票房收益呢?

原来,此次《你好,李焕英》采取了15亿元的保底发行方式,即如果票房超出15亿元的部分按照比例分账,而由于北京文化没有参与保底,因此能够拿到的比例并不多,而且上映前北京文化为了稳定收益,已经将《李焕英》大部分权益让渡给了联合出品方。

尽管保底分账的具体比例尚未对公布,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李焕英》的票房节节攀升,此次北京文化做出的“保底”决策似乎是失算了。

 

多事之秋 北京文化度过最惨2020

也许你没听说过北京文化,但是你一定看过北京文化出品的电源。

从2017年创造了影史票房奇迹的《战狼2》,到2019年国产科幻题材里程碑式的《流浪地球》,再到2020年国庆档的《我和我的家乡》,除此之外还包括被观众熟知的《我不是药神》、《芳华》、《我不是潘金莲》等,这些知名电源均为北京文化出品,因此,该公司一度号称“爆款制造机”。

只是,北京文化的命运有点多劫,比如在2020年,北京文化几乎成为了最惨传媒股,先后经历大股东减持、股东纠纷、立案审查等多重利空,又在2021年开年迎来“郑爽”事件。

根据北京文化公布的减持公告可知,在经过一年中的多次减持,最终西藏金宝藏所持北京文化股权比,由6.44%减至年末的5.29%;新疆嘉梦则由5.00%减至年末的4.31%,华力控股的持股比例更是降至年末的5%。

来源:北京文化公告

除了股东的大规模多次减持外,北京文化的财务也是有点捉襟见肘:

2021年1月25日,北京文化发布公告称,由于未能按期归还银行贷款,北京文化发生贷款逾期5亿元。

此前在2020年1月22日,北京文化董事会同意公司向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华支行申请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授信期限1年。

但是这笔贷款到期之后,北京文化并没有顺利还款。

北京文化2020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货币资金仅有6377.44万元,短期借款达8.96亿元,归母净亏损1.17亿元。

除此之外,北京文化还陆续向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进行贷款。

多方因素下,北京文化的业绩并不好:

2021年1月30日,北京文化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0年1至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4亿元至7.9亿元。

来源:北京文化公告

这已经是北京文化第二年业绩亏损。2019年,北京文化营业利润共计亏损23.28亿元,同比下降1144%。

对此,北京文化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影视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公司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力争降低疫情对公司业务带来的影响。公司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存货价值进行评估,基于审慎原则,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此次《你好,李焕英》创下的优异战绩,或许会使北京文化的困局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新的一年北京文化究竟会如何发展,还需要拭目以待。

 

高票房低收益 春节档票房市场二八效应显著

2021年春节档,中国电影强势复苏,不仅票价几乎翻了一倍,更是座无虚席人满为患,春节档期间更是以超78亿元的票房成绩创下影史同期最高纪录。

虽然档期票房创下新纪录,但是真正获利的公司却屈指可数。

细数春节档的这几部电影,最大的黑马《李焕英》票房虽已突破40亿元,但是保底发行并没有填补上北京文化2020年留下的亏损。

而原本被视为春节档“王牌选手”的《唐探3》 让万达影业的处境更为尴尬。

资料显示,《唐探3》是万达影业重点投资的对象,此前有消息报道,万达在《唐探3》上投资总成本为4.38亿元,投资比例为34.5%。以该比例计算,《唐探3》的总成本约为13亿元,电影总票房需要接近40亿元,万达才有赚头。

然而,世事难料。从大年三十后的第四天开始,《唐探3》的单日票房就被贾玲的《你好李焕英》超越,除了票房失守之外,上座率、排片率也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即便电影目前票房已经超过了40亿,但是60亿的票房梦想最终成为了泡沫。

如此一来,万达收回成本并不困难,但是希望凭借《唐探3》大赚一笔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了。

除了《唐探3》和《李焕英》,今年春节档票房市场的二八效应明显,中腰部电影可谓说是“全军覆没”。

《唐探3》与《李焕英》占据了春节档80%的票房,而剩余5部电影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截至发稿前,《刺杀小说家》累计票房为7.58亿,而《人潮汹涌》在经历导演求排片之后,排片仍未超过10%,累计票房刚刚突破3亿,《侍神令》则更加尴尬,在春节档居于末位,票房仅为2.41亿。

来源:淘票票

剩下的两部动画电影——《熊出没•狂野大陆》和《新神榜:哪吒重生》,票房分别为5.15亿和3.38亿。

惨淡的票房让这些电影背后的影视公司们格外黯淡。

光线传媒因《人潮汹涌》不达预期,2021年2月18日开盘后迅速走低,收盘时跌幅0.61%,2月19日再跌1.6%。而《侍神令》的业绩不佳,让2020年因为《八佰》获得一线生机的华谊兄弟又回归到紧张状态。《刺杀小说家》虽然情况相对来说较好,但是对于华策影业而言,传统电视剧公司进军春节档,资本场上却没有收到预想的红利放大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春节档电影持续火爆之际,盗版资源却同时流出。

据央广网报道,在电商平台,花费5元就能买一单《你好,李焕英》的电影资源,盗版影片的链接更是在朋友圈、贴吧中传播。在部分公众号上搜索电影名,以及通过一些网络群内,也可可以免费获得盗版电影资源。

对此,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如果这背后存在一个从录制到传播的灰色产业链,那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专家刘达也表示,“电影产业的收入主要依靠影院票房,如果很多人都看盗版电影,自然来影院的人就少了,而且盗版会对整个电影产业链造成重大损害,涉及制片、后期制作、发行、院线和影院等多个环节。”

总而言之,中国电影之路道阻且长,如果要后期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lick to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Login

Leave a Reply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 快报道

    一年卖出10亿杯:“加盟制茶饮第一股”茶百道港交所上市

    By

    作者:行者 2024年4月23日,知名新茶饮品牌“茶百道”母公司四川百茶百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茶百道”)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也意味着,茶百道成为登陆港交所的“加盟制茶饮第一股...

  • 快报道

    啤酒高端化:要高端 还要卷的漂亮

    By

    作者:行者 三年前,当华润雪花向市场推出500元一瓶的啤酒时,高端啤酒并不被看好,回应华润的是“泡沫太大了”“喝不起”等质疑声。 如今三年过去,国内高端啤酒市场正在形成。财报显示,2023年各...

  • 快报道

    东呈集团“无印良品”化“道阻且长”

    By

    作者:Molly 成立于1980年的日本零售品牌无印良品(MUJI),凭借其简约设计、高品质和环保理念,成为全球知名的生活方式品牌,备受消费者追捧,也成为不少企业追赶的目标。 近日,国内连锁酒...

  • 快报道

    影响西安银行股价的不是高管增持而是业绩

    By

    作者:萧言 西安银行是西北第一家上市银行。 公开资料显示,1997年5月13日,西安市商业银行成立,这家由西安市控股、多方参股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即是后来被誉为“金融陕军”的西安银行。 在A...

  • 快报道

    开年8次成被告 天津银行3年被告190次

    By

    作者:萧言 因银行和消费者的关系不太对等,一般在经济纠纷中,银行一般都是原告,但天津银行却打破了这一传统认知,屡次成为被告,成为银行业一个“另类”,作为“另类”,天津银行的业绩如何呢? 202...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