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LME铜价录得25%年涨幅 上游矿企业绩大增 下游企业成本承压

快报道

LME铜价录得25%年涨幅 上游矿企业绩大增 下游企业成本承压

“铜十一”接过了A股工业金属板块“金九银十”的接力棒。

作者:Sogear

10月29日,被行业称为“铜博士”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期货价格达到11146美元/吨高点,全年累计上涨超过25%。受LME带动,2025年11月上海市场铜价触及89279元/吨,刷新历史高点。

三重因素助推铜价走强

有别于黄金,推动铜价持续上行的本质在于供需矛盾。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表示,在供需紧平衡、地缘风险溢价及国内政策预期的多重支撑下,预计铜价将保持震荡偏强格局。

在供应端,2025年5月,全球第四大铜矿卡莫阿-卡库拉铜矿发生矿震;7月,全球最大地下铜矿埃尔特尼恩特因地震引发矿井坍塌;9月8日,全球第二大铜矿格拉斯贝格铜矿发生大规模泥石流。

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指出,基于三起铜矿意外事件,预期2026年铜的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从需求面来看,一方面,受美国铜进口关税影响,库存与需求地区性错配,加剧非美地区现货供需紧张;另一方面,新经济领域等“新基建”需求,是不可忽视的铜消费新引擎。

2025年7月,美国宣布对进口铜征收50%的关税。大宗商品交易巨头摩科瑞能源团队预计,高达50万吨铜将改道运往美国,导致主要消费国库存承压。摩科瑞能源团队预测,LME铜价或突破12000-13000美元/吨,较当前9852美元存在约30%的上行空间。

新经济领域为铜带来的增长逻辑,核心是需求场景扩容和增长确定性提升。过去铜需求高度依赖房地产、家电等传统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大;如今新能源汽车、AI算力、储能使铜成为新基建的“血液”,铜的高导电性使其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布线,AI算力中心变压器、电缆,储能电力传输中都不可或缺。

例如电网投资,中国“十四五”期间电网投资年均超5000亿元,欧美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建设,直接拉动铜消费,电网用铜占铜需求的40%以上;

新能源车方面,每辆电动车用铜量80-100公斤,是传统燃油车的四倍,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突破3000万辆,将新增铜需求约25万吨;

AI算力中心方面,数据中心高能耗推动电力传输需求,单机柜用铜量100-200公斤,全球AI算力中心建设每年对铜需求的增长拉动显著。当前各国纷纷建设AI算力中心,虽无明确具体投资数字,但随着AI大模型技术迭代,算力需求增长确定性强,将为铜下游需求带来未来几年的确定性增长。

上游龙头企业业绩大幅增长

全球铜矿供应紧张,拥有优质资源的龙头企业凭借量价齐升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紫金矿业(601899.SH)实现营收2542亿元,同比增长10.33%;实现归母净利润378.64亿元,同比增长55.45%。2025年第三季度,紫金矿业实现归母净利润145.72亿元,同比增长57.1%。

全球最大单体铜矿卡莫阿-卡库拉铜资源量储量超4300万吨,矿石品位高达6%-8%,远高于全球平均的0.5%。紫金矿业拥有该矿45%权益,项目2025年产能预计达60万吨/年,远期规划超80万吨,占全球铜供应增量的10%以上。

高品位矿山带来了现金成本优势。紫金矿业的现金成本仅约1.5-1.8美元/磅,远低于全球平均2.2美元水平。根据该成本测算,全球铜价每上涨10%,紫金净利润弹性可达20%-25%。

2025年前三季度,江西铜业(600362.SH)实现营收3960.47亿元,同比增长0.98%;实现归母净利润60.23亿元,同比增长20.85%。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390.88亿元,同比增长14.09%;实现归母净利润18.49亿元,同比增长35.20%。

江西铜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2025年上半年,在沪铜均价同比上涨的背景下,江西铜业自产铜矿产量保持稳定,冶炼产品产量稳中有增。

江西铜业在2025年10月连续收获3个涨停板,年内涨幅超过116%。江西铜业在股价异动公告中明确表示,其主产品中阴极铜、黄金的市场价格累计涨幅较大。

2025年前三季度,洛阳钼业(603993.SH)实现营收1454.8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42.8亿元,同比增长72.61%,创同期历史新高,并超越去年全年。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6.08亿元,同比增长96.4%。

洛阳钼业表示,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是其产铜量和铜销售量实现两旺,叠加铜价前三季度持续上涨所致。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洛阳钼业产铜54.34万吨,同比增长14.14%,按产量指引中值计算,完成度为86.25%,再创同期历史新高;铜销量为52.03万吨,同比增长10.56%。

10月24日,洛阳钼业发布公告称,拟10.84亿美元投资建设刚果(金)KFM二期工程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年平均10万吨铜金属。

下游企业面临成本压力

铜价持续高位运行,下游企业面临着直接的成本压力。对于是否进行产品调价,企业意见出现分歧。

在覆铜板领域,生益科技在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一次价格调整,调价均值在10%以内。在接受机构调研时,生益科技表示,“产品定价机制主要是锚定‘铜价+加工费’的生产模式,若覆铜板产品价格能顺利实现成本传导,非但不会对经营造成压力,还将推动营收规模扩大,提升市场份额”。

生益科技(600183.SH)表示,其当前现有覆铜板产能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但会密切关注未来市场动态,尤其是AI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长趋势。若长期市场呈现看涨态势,不排除根据实际情况新增产线、扩充产能。

生益科技是全球第二大刚性覆铜板生产企业,原材料占总成本九成左右,产品对上游原材料价格敏感。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生益科技实现营收206.14亿元,同比增幅39.8%;实现净利润24.43亿元,同比增幅78.04%。

南亚新材(688519.SH)则表示其“暂未进行产品调价”。南亚新材强调“始终坚持战略伙伴、长期共赢、协同合作的供应商关系,故原物料保供能力强,能够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

南亚新材是国内覆铜板业领先企业,核心业务为覆铜板和粘结片等复合材料及其制品。2025年前三季度,南亚新材实现营收入36.63亿元,同比增长49.87%;实现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180.79%。

在铜箔领域,嘉元科技(688388.SH)通过套期保值操作应对铜价上涨。嘉元科技披露的机构调研公告表示,嘉元科技在采购铜原料的同时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盈利重点聚焦于铜箔加工环节的加工费。

公开资料显示,嘉元科技生产的铜箔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宁德时代是其主要大客户之一。2025年前三季度,嘉元科技实现营收65.4亿元,同比增长50.71%;实现归母净利润4087.6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0月24日,嘉元科技披露了江西赣州龙南电解铜箔生产线项目进度。该项目规划产能3.5万吨,目前已投产产能超1万吨,主要生产电子电路铜箔产品,其中高端产品可应用于AI服务器的PCB。

结语:“铜十一”后续仍存分歧

市场对于“铜十一”的后续走势仍然存在分歧。光大期货研究所认为,目前宏观利多因素或趋于减少,铜作为工业金属,下游需求尚未跟进,价格在新高附近,可能存在较大的分歧与抛压,短期内仍应理性看涨。

光大期货研究所预测,市场对于后续铜价走势的关注点在于明年全球经济预期,随着贸易冲突及地缘政治冲突缓和等利好因素推动,2026年全球经济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铜价重心或稳步上移。

不过,光大期货研究所提示,国内前三季度铜需求增速较大,需要警惕四季度铜需求面临环比放缓的情况,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分歧成为价格能否持续上行的矛盾点。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