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报
8.14犀牛财经早报:沪指突破拉动公募赚钱效应 权益类基金加大分红力度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不断提速 第二批浮动费率基金发行节奏显著快于预期
从渠道获悉,中欧核心智选混合基金因募集规模突破20亿元提前结束发行,易方达价值回报混合同样宣布提前结束募集,第二批浮动费率基金发行节奏显著快于预期。近年来,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不断提速。自证监会今年5月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来,浮动费率机制被视为行业重点试点方向。此次中欧核心智选、易方达价值回报混合的提前结募,反映出该类产品正获得市场快速认可。有业内人士指出,浮动费率基金通过将管理费与投资者收益直接挂钩,实现“多赚多收、少赚少收”,在利益共担的机制下,有望强化基金经理的责任感与长期投资动力。 (证券时报)
存量改规则、新品新机制 权益类基金加大分红力度
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今年以来基金分红总额达到1415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近40%。其中,权益类基金分红金额猛增,达到348.84亿元,是2024年同期的3倍多。权益类基金分红金额激增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业绩打底,今年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强劲;二是基金公司对投资者体验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通过分红增强持有人获得感。(上证报)
沪指突破拉动公募赚钱效应 股基增量资金加速入市
公募机构的做多热情与赚钱效应,正通过指数突破行情得到直观印证。8月13日,沪指一举突破2024年10月8日创下的情绪高点3674.4点,并同步刷新2021年12月以来的指数新高。在指数突破的当日,公募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呈现出显著的赚钱效应扩散特征——年内各类主题基金多点开花,高收益产品层出不穷,一举扭转了过去单一行业基金“独领风骚”的结构性行情特征。这一变化进一步推动股票型基金成为公募发行的核心品种,场外资金借道权益类产品加速涌入市场,既为资本市场注入增量流动性,又形成“行情—赚钱效应—资金流入”的正向循环,为股票市场的持续走强提供了有力支撑。(证券时报)
年内23家公司退市 专家:多元化退市渠道正逐渐畅通
在“应退尽退”的监管政策导向下,A股出清速度持续加快。近日,*ST天茂公告宣布主动退市,另一家公司*ST高鸿因涉嫌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被深交所启动强制退市程序。今年以来,已有23家A股上市公司退市,原因涵盖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等多种类型。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尹中立表示,多元化退市渠道正逐渐畅通,退市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市场价格机制更趋合理,能够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人民财讯)
机构: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激增110% Meta占70%以上市场份额
根据Counterpoint《全球智能眼镜型号出货量追踪》报告,2025年上半年国际智能眼镜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10%。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强劲需求以及小米、RayNeo和一些小品牌新厂商的加入推动了这一增长。AI智能眼镜占2025年上半年总出货量的78%,这主要归功于Ray-Ban Meta AI眼镜的主导地位。人工智能眼镜细分市场的年增长同比超过250%,大幅超越整体市场。
储能产业链公司业绩回暖 价值释放仍需打通堵点
“最近,储能电芯订单火爆,需求急升,排队也拿不到电芯。”在8月13日开幕的第四届EESA储能展上,多家储能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储能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相继披露2025年半年报及业绩预告。多家企业业绩呈现回暖态势,透露出储能项目落地加速、新兴市场需求向好等积极信号。记者调研发现,在“强制配储”时代落幕后,多位专家仍看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增长态势的延续性,但要发挥新型储能的多重价值,仍需打通堵点。当前储能行业发展受到盈利模式、电价形成机制及电力调度等问题制约,需建立覆盖多重价值的收益机制,明确新型储能的市场地位,平等参与电力市场,以促其发展。(人民财讯)
“60天账期”承诺满两个月 部分上市车企带头“真付快付”
今年6月10日到11日,17家国内车企公开承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60天。距离公开承诺已经过去60天,8月13日,记者从广汽集团、赛力斯、小鹏汽车等部分上市车企采访获悉,相关企业积极落实“60天内支付供应商货款”承诺,同步构建全流程管控体系,在履行按时支付账款责任的基础上,依托多种创新模式,进一步保障账期执行落实。在供应商方面,福耀集团等企业有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支付账期不超60天对企业的现金流压力缓解、供应链稳定性提升、财务成本优化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不过,也有多家供应商对记者反映,部分车企实际回款情况并未改善。业内专家表示,要实现支付账期不超60天,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各方持续付出努力。(人民财讯)
QFII上半年末持仓汽车行业市值最高
上市公司2025年中报正在密集披露当中,QFII上半年末重仓股及持股变动情况浮出水面。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已有26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中报。其中,64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了QFII的身影。具体来看,QFII在二季度新进成为28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同时,对另外18只个股的持股数量相比上季度有所增加。行业方面,QFII上半年末对汽车行业持仓市值超过13亿元,对建筑材料、电力设备行业持仓市值均超10亿元。(中国证券报)
脑控机器人加速融入现实场景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闭幕,大会展示了脑控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应用场景。大会期间,BCI脑控机器人大赛诞生了脑控四足机器人赛会纪录,显示脑机接口技术具备在现实场景中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大会吸引全球优质创新项目,促进技术商业化落地。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书记张峰表示,会议推动了全球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为未来提供新动能。全国政协常委徐晓兰宣布大会圆满闭幕,强调加强国际合作与创新。(中国消费者报)
科学家实现最强声子干涉效应 有望推动分子级传感、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应用
最新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称,美国莱斯大学领导的团队在碳化硅体系中实现了迄今最强的声子干涉效应。该效应被称为“Fano共振”,即两个频率分布不同的声子相互干涉而产生的现象,其强度比此前报道的研究结果高出两个数量级。这一基于声子的技术有望推进分子级传感技术的发展,还在能量采集、热管理及量子计算等领域开辟新的应用路径。(科技日报)
程思韵获批出任汇丰人寿董事长
8月13日,汇丰人寿宣布,程思韵(CHING SZE WAN WINNIE)获批出任公司董事长。此项任命已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的批准并生效。资料显示,程思韵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精算科学理学士学位,同时为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加入汇丰前,其在精算咨询、再保险等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程思韵于2023年11月加入汇丰集团,现任汇丰集团保险业务首席产品官,并于2024年10月获批出任汇丰人寿非执行董事。汇丰人寿于2022年6月完成股权变更,正式成为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的全资控股子公司。近日,汇丰人寿再次获得增资3.62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已由23.14亿元人民币增至26.76亿元人民币。(经济观察网)
群核科技港股IPO招股书失效
据港交所披露,Manycore Tech Inc.(简称:群核科技)于2025年2月14日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满6个月,于2025年8月14日失效,递表时摩根大通、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界面新闻)
继蓝箭航天、屹信航天之后 又一家商业航天企业启动IPO
据证监会网站消息,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于2025年8月12日在广东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
中科宇航是一家商业航天企业,创立于2018年12月,主要从事系列化中大型火箭研制、定制化宇航发射、亚轨道科学试验及太空旅游等业务。
辅导备案报告显示,中科宇航控股股东为北京鹏毅君联空间技术中心(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27.7476%。(界面新闻)
甘化科工:拟3.88亿元收购甘鑫科技65%股权 切入光电成像系统赛道
甘化科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3.88亿元收购甘鑫科技65%股权。交易完成后,甘鑫科技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甘鑫科技是专业的军工配套科研生产企业,主营业务为光电成像系统和微电路模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成为多个国家重点型号武器装备光电成像系统的核心供应商,在手项目充裕。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切入光电成像系统赛道,为公司持续深耕军工产业和适时进军民用领域的发展战略奠定基础。(公司公告)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1.04%,标普500指数涨0.32%,纳指涨0.14%。其中,纳指、标普500指数续创历史收盘新高。
贝森特关于9月可能降息50基点的言论,提振美国股债。资金未扎堆于大型科技股,罗素小盘股指表现远超大盘,比特币创历史新高。
道指涨超460点。科技七巨头整体落后于大盘,仅苹果和亚马逊收涨。热门股Coreweave暴跌20%。“币圈新贵”Bullish上市首日一度暴涨近200%。中概股指涨超2%、跑赢大盘,腾讯涨7.4%,阿里巴巴涨3.6%。
美债收益率普跌,10年期收益率跌5.6基点。美元两连跌。以太坊和比特币均涨逾2%。黄金小幅上涨。
原油库存意外增加、需求预期下调以及市场对特朗普与普京会晤的期待,油价跌至6月初以来的最低。内盘期货夜市多数收跌,焦煤跌超4.5%,焦炭跌超2.7%。(华尔街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