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冰杯市场迎来农夫山泉、伊利、蒙牛等多方巨头,这个夏天又卖爆了
今年夏天,冰杯热度不减,而且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入局者。与此同时,各大品牌也开始围绕冰杯的价格、形状、口味等展开了全方位竞争,整个冰杯市场“硝烟正浓”。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元气森林也推出了冰杯,更早一些伊利、蒙牛、书亦烧仙草、蜜雪冰城、古茗、农夫山泉等都进入了冰杯市场,这些品牌都在冰杯市场尝到了“甜头”。
比如今年1月,伊利冰淇淋宣布冰工厂即将上新冰杯;今年4月,蒙牛旗下水冰品牌“冰+”在小红书宣布冰杯产品上市;今年6月,农夫山泉宣布在山姆推出“纯透食用冰”,同月书亦烧仙草也在湖南门店推出了“1元”冰杯等。
实际上从2024年开始,冰杯就逐渐走进了消费视野之中,当时竞争相对来说比较基础,配料只有纯净水却能买到3-5元。而到了今年,冰杯竞争进一步进化,在口味、形状上变得更加多元,价格也在水涨船高。
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冰杯为什么能卖得这么贵?”。就拿农夫山泉在山姆上架的一款食用冰来说,2公斤标价22.8元,理论上只需要4瓶500ml的农夫山泉纯净水,而一瓶农夫山泉纯净水的单价在2元左右,这意味着食用冰的价格是水的近3倍。
即便如此,依旧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为冰杯买单。一方面,炎炎夏日“冰杯+饮料”成为了消费者的解暑方式,在养成消费习惯之后品牌顺势加码冰杯也就变得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冰杯能够带动旗下的饮料销售,在为产品带来引流的同时自然有助于销量的提升。
之前冰杯不火,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归为获取困难,实际上在家庭场景中饮料、啤酒加冰较为常见。但是日常通勤、外出很难随时获取冰块,冰杯的出现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而且冰杯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DIY空间,变着花样地制作各种冰杯饮品已经成为了乐趣之一。
《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中显示,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超300%,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冰杯达48杯。《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还预测,未来三年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渠道增速预计将达到39%,远超全渠道8%的增速,冰品冰饮有望成为即时零售的标志性品类。
不过目前大多数食品企业推出的冰杯还是以纯水冰杯为主,在风味上的拓展还有不足,但也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竞争方向。作为一类季节性产品,可能面临明显的销售短板,即“半年饱和,半年闲置”的问题。
而且冰杯更多的是做场景生意,期望激发消费热情、满足情绪价值。在持续火热的冰杯赛道,能够实现多元消费需求,并且具备个性化、即时性优势的产品,可能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也折射出当代消费者的新追求和新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