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滨海能源拟重组涉足尼龙新材料 双主业能否破局连亏困境?

快报道

滨海能源拟重组涉足尼龙新材料 双主业能否破局连亏困境?

日前,天津滨海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海能源”)发布重组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沧州旭阳”)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这一举措标志着自2022年初易主后,滨海能源首次推出资产重组,实控人杨雪岗将借此向上市公司注入化工新材料业务。

滨海能源当前的主营业务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滨海能源近些年业绩持续低迷,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连续5年亏损,累计亏损约2.2亿元,且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16年未分红。此次重组,滨海能源希望能够形成“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并行发展的业务格局,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重组预案,滨海能源拟向旭阳集团、旭阳煤化工、深创投新材料基金、农银资产发行股份购买沧州旭阳100%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目前,交易相关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标的资产的评估值及交易价格尚未确定。不过,从业务布局来看,沧州旭阳以尼龙新材料生产为主,是全球第二大己内酰胺企业,产品涵盖己内酰胺、尼龙6、尼龙弹性体等。此次交易完成后,滨海能源将新增尼龙新材料业务,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但重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首先,从标的公司沧州旭阳的财务数据来看,其2024年净利润出现了明显下滑。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沧州旭阳净利润分别约为3.48亿元、2.38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为2111.94万元。这表明沧州旭阳在盈利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其次,对于滨海能源而言,此次重组是一次“蛇吞象”式并购。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沧州旭阳总资产约为145.8亿元,而滨海能源总资产仅为13.27亿元,沧州旭阳总资产约为滨海能源的11倍。营收规模上,二者差距也较大,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滨海能源营业收入分别约为4.93亿元、9595.71万元,同期沧州旭阳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03.11亿元、24.12亿元。如此大的资产规模差距,给滨海能源的整合和运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滨海能源业绩承压,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分别亏损约1811万元、2813万元。而且,2022年旭阳控股入主后,滨海能源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2025年一季度末已达82.95%。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仅会导致滨海能源面临融资难度增加、经营灵活性受限等问题,还会使滨海能源在面临市场波动时抗风险能力较弱。

综合来看,此次滨海能源跨界尼龙新材料业务,能否借助双主业并行发展打破连亏困境,提升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还有待观察,相信时间将给出答案。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 快报道

    荣耀高层再现人事调整 原中国区总裁倪嘉悦履新3个月后离职

    By

    5月19日,荣耀新商业模式拓展部总裁倪嘉悦被曝工号停用离职。此时距离其从中国区总裁调岗仅过去3个多月,引发业内对其离职原因及荣耀内部治理的多重猜测。 公开资料显示,倪嘉悦作为荣耀的资深高管,在...

  • 快报道

    汽车召回浪潮来了!涉及多个汽车品牌

    By

    近日,全球汽车圈迎来了新一轮“召回潮”。起亚、宝马、现代等企业因高压燃油管、48V发电机组件、氢燃料电池系统等缺陷,宣布召回超1.6万辆汽车。与此同时,奔驰、捷豹路虎、哈雷戴维森等品牌也因软件...

  • 快报道

    宝马、现代、起亚等多品牌汽车因制造缺陷启动大规模召回

    By

    近日,韩国交通部宣布,起亚汽车公司、宝马韩国公司及现代汽车公司因制造缺陷,自愿召回共计14款车型的16577辆汽车。 具体来看,起亚汽车公司因高压燃油管缺陷,可能引发燃油泄漏及起火风险,决定召...

  • 快报道

    造车新势力2025年一季度成绩单出炉 行业分化加剧

    By

    近日,各造车新势力纷纷呈上了一季度成绩单,从数据上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分化态势已然愈发显著。 从今年一季度各造车新势力玩家的表现来看,小鹏汽车无疑最为亮眼,以9.4万辆的交付量荣登造车新...

  • 快报道

    蔚来“掉队” 昆仑联通IPO要通过字节跳动破局?

    By

    近日,北京昆仑联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联通”)对北交所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作出回复,并披露了财务数据更新版的第一轮问询回复。其中该公司与蔚来汽车(09866.HK)及字节跳动2个核...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