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IPO的收紧下,不少冲击IPO的公司也成为市场的焦点。

而作为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供应商迪嘉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迪嘉药业”),如今也在冲击A股IPO,但是它的身上有不少令人诟病的行为。尤其是,公司涉及到的关联交易更是是审核委及市场关注的焦点,而作为即将上市的迪嘉药业,其中存在的关联交易问题十分突出,以致招来独立性的质疑。

作为一家正在申请IPO的公司,上市前的人事变动也是最敏感的问题,而即将IPO的迪嘉药业却在提交上市申请前,公司的董事长、两名副总经理蹊跷辞职。那么,公司的问题还有哪些呢?

01

一般来说,公司在上市前会将公司的业绩整理得非常好,包括公司的现金流也是一样,而迪嘉药业却在上市前突击分红。

在二级市场上,如果一家IPO的企业在IPO前突击分红,那么会被认为是上市就是为了“圈钱”的行为。而迪嘉药业的IPO前的分红行为,让市场为之疑问。

在本次IPO的募资公告上,迪嘉药业拟募资6.31亿元,其中3.55亿元拟投入高端原料药绿色工艺产业化二期项目,1.25亿元拟投入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5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而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贷款的1.5亿元中,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0.50亿元偿还银行贷款。

但是,作为一家药企,其实迪嘉药业原本是不缺钱的,也没有债务。在2021年底的时候,公司的账面存在0.31亿元货币资金,而公司的长短期债务均为0,公司没有任何银行贷款存在。而到了2022年底的时候,公司的货币资金为0.45亿元,短期借款达0.63亿元,偿债压力陡升。

按照迪嘉药业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20年底到2022年末的短期借款分别是3000万元、0万元、6273.19万元。首先,2020年的3000万的短期借款主要是来自未终止确认的已贴现未到期商业承兑汇票,而2022年的6273.19万元短期借款则主要来自保证借款、质押等。在2022年,迪嘉药业跟3家银行分别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借款金额分别为2000万元、1800万元、1500万元。

而到了2022年,迪嘉药业为什么债务突然大增呢?主要是因为公司将本身的钱给股东分了,导致公司没钱了,所以只能选择借款。从招股书来看,2021年度和2022年度,迪嘉药业分别现金分红0.2亿元、2亿元,累计分红2.2亿元,突击分红迹象十分明显。

02

上市前突击分红?把公司的运营资金都分掉了吗?

按照此前的报告显示,迪嘉药业从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分别为0.58亿元、0.70亿元、1.15亿元,三年合计为2.43亿元。

而两次分红高达2.20亿元,一下子将三年净利润的90.53%都分掉了,公司哪还有钱运营?并且,此次分红的2.2亿元分红全部分给了迪沙集团、迪沙集团山东营销公司。

但是,在分红前,公司实控人王德军、王琳嘉等16名自然人向迪嘉药业增资1.6亿元,增资价格为1元/股。其中,王德军出资8857.48万元、王琳嘉出资3200万元。而这些人都是迪嘉药业控股股东迪沙集团股东,16人想要向迪嘉药业增资,但没有钱,于是向迪沙集团借款1.6亿元,用于增资。而没有钱偿还的这些股东,只能靠突击分红,然后这16名自然人就有钱进行偿还借款了。

而因为分红的问题,为了避开一次性缴纳大额个人所得税问题,16名股东转而向迪沙集团关联方菲密亚借款。但是,如今这些债务依然没有全部还清。而公司如今的实控人王德军、王琳嘉父女控制着迪嘉药业89.06%的表决权。

并且,迪嘉药业的招股书上,显示公司的关联交易十分密切,而控股股东迪沙集团在报告期内不是第一大客户,就是第二大客户。而这些交易是否涉及利益输送呢?尚未可知。

最关键的问题主要还是公司的IPO前的人事变动,包括2022年初迪嘉药业董事长王媛因个人原因离职。当年11月,也就是在董事长辞职10个月后,公司副总经理王冠、姜磊均因个人原因辞职。一年内连续3名高管离职?

在IPO的辅导备案前后,三个高管离职,难道不知道对于公司IPO造成不利影响吗?

所以,如今迪嘉药业的IPO之路还能稳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