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被有色眼镜裹挟的辅助驾驶与“造车新势力”

GPLP原创

被有色眼镜裹挟的辅助驾驶与“造车新势力”

汽车自诞生之日起,“安全”就是核心要素,因为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汽车技术创新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让汽车更安全”,同时改善人们的出行环境。

作者:Jeff

 

 

汽车科技最大的进步与成就应该是救人!

去年的罗曼·格罗斯让和今年的周冠宇,让人们见识到了汽车技术进步真的能够给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更高的保障。

但是自动驾驶亦或是辅助驾驶技术的到来却充满了质疑声,在一些典型事故中率先被揪出来口诛笔伐。

8月10日,一段小鹏P7高架追尾事故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开来。很快,“小鹏汽车驾驶辅助惹祸撞人致死”等内容开始充斥网络。在没有官方定论之前,已经有人开始将辅助驾驶钉死在耻辱柱上,将责任全部推到了小鹏汽车以及辅助驾驶技术的身上。

再往前,曾经也有蔚来汽车辅助驾驶(那时候还叫自动驾驶)出事故致人死亡的事件,同样,很多人将矛头完全指向蔚来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技术。

在宣传上,过度“神话”辅助(自动)驾驶技术致使驾驶者将控制权完全交给车辆本身,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企业理应负起一定的责任。但是作为驾驶人,缺乏自我判断最终能力不能理性看待技术,将自身以及他人的安全完全交付给技术,这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

也许正如特斯拉陶琳所讲到的:需要加强车主教育。

这里就需要让车主知道辅助驾驶是有能力边界的。比如在很多辅助驾驶测试中都曾出现过在速度过高情况下无法识别前方静止假车、假人,直接撞上去的情况,或者能识别但无法刹停的情况,多数车的驾驶辅助都出现过无法识别桩桶,无法自主通过大曲率弯道的情况。

这些问题都在强调辅助驾驶的能力边界,但是在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企业往往只强调优势,却忽略了去向车主强调系统的能力边界。虽然很多辅助驾驶只有驾驶员通过考试才能使用,但是驾驶员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很可能会淡忘边界这个事情,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此时就需要车企的不断提醒和进行用户教育。

技术的进步,不应该用鲜血来铺垫,安全始终是行车第一要义,厂家和车主都应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智能化不等于“汽车替人”

汽车自诞生之日起,“安全”就是核心要素,因为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汽车技术创新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让汽车更安全”,同时改善人们的出行环境。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是较早的电子辅助制动系统,其实也算是辅助驾驶技术的一种。相关数据显示,装载ABS的车辆可使事故发生率减少13%,在冰雪湿路上可减少28%。后来陆续出现了车道保持辅助、变道辅助、偏离碰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盲区监测、自动泊车等更多更高级的辅助驾驶技术,也让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

这些技术的出现都是为了弥补人们在驾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为行车安全打上更多的“补丁”,尽最大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所谓辅助,就是辅助驾驶员能够把车开得更安全,驾驶员在整个驾驶过程中始终要起主导作用,只要不是完全无人驾驶,驾驶员就该对整辆车负责,永远是事故第一责任人。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建立起来的是一种体系化的整车安全。不仅是汽车质量上的安全,还有软件和算法上的安全。汽车质量安全是车企的责任,而软件和算法上面的安全则更多地掌握在零部件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的手里。更加先进的车机系统,结合各种感知技术可以让汽车更好地自我感知外部行车环境,驾驶员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感知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做出最终决定权的还应该是人,而不是车辆,在汽车未能实现完全无人驾驶之前,都不可能也不应该代替司机。

作为车主,要冷静理性地看待智能驾驶产品,积极了解自己车辆辅助驾驶的能力边界,在边界内可以信任这些功能。但是在边界外,就需要按照厂家的指导建议来正确使用,对行车安全负责。

 

新势力为何屡屡“招黑”

小鹏P7高架追尾事故之所以网络爆热,除了辅助驾驶这一新鲜热点之外,还有就是小鹏品牌本身,因为它是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从一开始就自带“招黑”体质。

特斯拉自出道以来便争议不断,尽管已经在市值上面已经超过丰田、大众等传统车企,站在了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品牌之巅,但看扁之声仍不绝于各大网络窗口。

同样,最近几年,国内造车新势力风头正盛,但是却让人感觉负面新闻特别多,比如车辆起火、企业裁员、车辆死机,辅助驾驶出事故等等,但是这些问题同样会在传统车企身上,而为什么造车新势力更容易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

首先是历史背景,“PPT造车”、“骗补”等始终充斥在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过程中,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王晓麟的赛麟汽车、庞青年 “水变油”等无不加剧了人们的质疑。纵使现在造车新势力已经走上正轨,但是这种质疑从没消失。质疑引发偏见,最终被人做成“枪炮”打在新势力车企身上。

其次,就是舆论环境对造车新势力确实不够友好。很多新势力车企没有采用传统企业“砸钱”的公关方式,造成一些不良媒体(尤其一些自媒体)以炒作为目的,专拣软柿子捏。夸大其词,无中生有,缺乏新闻道德。

不过这里也要强调一下,造车新势力自身不成熟的地方也给负面新闻提供了土壤,比如高层领导不假思索地“放话”,在突发事件上面“耍小聪明”玩“文字游戏”,在产品上面过度营销。

新势力车企在很多地方都表现出了很不成熟的一面,但是这种不成熟迟早都会因为吃的亏多了而渐渐消失,总有一天新势力会像传统车企一样变成“老油条”。

最后就是产品问题,造车新势力要造的是“不一样的汽车”。它们敢于在汽车领域进行大胆创新,敢于剑走偏锋。

在深知燃油市场无法与传统车企抗衡的情况下,造车新势力集体扎向新能源,借势对传统车企完成“弯道超车”,并将汽车产业推向了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

于是大家看到了蔚来ES8的横空出世,看到理想ONE的一枝独秀,看到了小鹏汽车的高歌猛进,看到了高级辅助驾驶、OTA升级成为标配,看到用户共创的新理念,看到直营销售的新模式,看到了汽车进驻商超的新玩法。

这些都应该感谢造车新势力所带来的创新,它们想打造的是和传统意义上不同的汽车产品,是生活空间,是生活助手和伙伴。反观那些自大的传统车企,只想着吃成熟技术的红利,躺着赚钱,很难引领技术创新。

但是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让造车新势力吃了不少苦头,各家新势力车企基本都曾发生过电池起火事件,再加上续航焦虑、充电困难等问题,经网络大肆传播和渲染之后,令很多消费者始终对电动汽车心存芥蒂,成为其买车时最大的顾虑。

新势力需要支持和理解

也许是传统车企带起来的节奏,亦或是舆论场天生就对新生事物有种奇怪的不信任感,只要新势力车企出点问题,马上迎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指责。

要知道,无论是以品质著称的德系车、还是以皮实闻名的日系车,问题都不少,却很少会像新势力一样被 “吊起来打”,甚至过了很久还要被挖出来“鞭尸”。

多年前,那些嘲笑自主品牌车企抄袭的人如今都闭嘴了,转向喷造车新势力。虽然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存在一些浮华的问题,但它们给市场带来的创新和变化同样值得称赞,如智能和网络化、无人驾驶技术等概念。

同时,造车新势力的成长要比以前的自主品牌更加艰难,他们大部分走的是高端路线,竞争的是合资品牌甚至是高端合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造车新势力提升了中国汽车的水准和产品定位,使中国汽车产业逐渐从低端走向了高端。

既然现在大家可以为自主品牌的崛起摇旗呐喊,为什么就不能给予造车新势力一些支持和理解。可以去批评和监督,但还是要以客观的态度,而不是片面地想从其身上得到点什么!

更多关于 GPLP原创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