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AI音乐杀向深水区

快报道

AI音乐杀向深水区

作者:Colin

从AI创作到AI调音,从AI创作MV到AI给出用户特定的音效… … 科技巨头们正围绕音乐产业展开一场全新的“跑马圈地”。

眼下,通过AI一键生成热门歌曲、根据听歌习惯智能匹配音效、让照片中的人物随音乐唱歌跳舞,这些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已成为音乐产业的现实。

而在这些表象之下的是,以Suno等AI音乐平台兴起作为标志性案例,展现了全球数字音乐市场的新一轮洗牌,国内咪咕、字节跳动、腾讯、网易云音乐、昆仑万维等头部企业纷纷加大AI布局,试图在AI音乐生成器这片价值超19亿美元的市场蓝海中抢占先机。

01 .AI重塑音乐产业 按下加速键

AI技术正在改变音乐产业的每个环节,从创作、制作到发行、消费,传统音乐产业链条被彻底颠覆。据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2030年生成式AI音乐市场规模将达27.95亿美元,2024-2030年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0.4%。

值得注意的是,AI浪潮冲击下科技巨头反应不一,有的选择全面拥抱,有的则选择谨慎布局,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音乐产业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版权争夺,升级为技术、生态、用户体验的全方位竞争。

从当前现状来看,中国移动旗下咪咕、字节跳动、腾讯、网易云音乐以及昆仑万维等皆有涉足,只是不同企业切入赛道的方式不同。

作为中国移动在数字内容领域的重要布局,2025年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咪咕展示了其AI音乐能力。通过“AI一图变装”和“AI一语成歌””等功能,用户只需上传照片或输入关键词就能快速生成专属视频彩铃。这种低门槛的创作方式让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参与音乐创作。

相较侧重C端应用的咪咕,字节跳动凭借其庞大的产品矩阵和技术积累在AI音乐领域展现了强大的野心。

通过旗下汽水音乐与抖音深度绑定,通过 “短视频引流+流媒体沉淀””的方式,让用户在使用抖音时,可在听到喜欢的歌曲后一键收藏至汽水音乐,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降低了用户获取成本。

基于这样的策略,汽水音乐的崛起速度飞快,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月活跃用户达到1.2亿的汽水音乐,已经成为了音乐市场月活跃用户规模仅次于酷狗音乐、QQ音乐、网易云音乐的存在。

面对新玩家的挑战,今年11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TME)推出了创新产品“启明星·AI唱/AI作歌”,在“启明星·AI唱”功能下,用户仅需清唱30秒,系统即可通过先进的AI音色定制技术生成高度还原的专属音色,同时,还提供从音色定制、作品精修到在QQ音乐平台发行推广的全链路服务,有效降低了音乐制作的专业门槛,让普通用户也能享受专业级的音乐制作体验。

同时,在“启明星·AI作歌”功能下,用户通过输入文字描述、上传图片或直接对话的方式,仅需3-5分钟即可生成编曲精致、结构完整的原创歌曲。

只是相比其他大厂,在AI布局上,腾讯的策略更加务实,正如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所言,要“把前沿的AI技术,变成‘好用的AI’产品”。

而网易云音乐则聚焦于通过AI提升用户体验,其在今年11月正式上线大模型音效“AI调音大师”,通过AI动态解析歌曲特征,实现音效的智能适配。该功能支持“厚重”“清亮”“纯净”等调音关键词,让用户能够直观地调节音效。

此外,“AI调音大师”不仅能够根据歌曲特征匹配专属参数,还允许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比如选择“低频增强”增强震撼感,或选择“提升现场感”增强空间感和立体感。

从某种角度来看,上述功能的上线也是网易云音乐对汽水音乐崛起的直接回应,另外,尽管网易云音乐在月活数据上不及TME,但其用户粘性和忠诚度一直较高,而“AI调音大师”的上线也不失为一种通过持续优化个性化推荐和音质体验,在存量市场中维持用户基本盘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02.音乐大模型持续进化 但仍有难题待解

AI改写C端用户与APP的交互习惯,也在改写音乐行业的叙事。

借助Suno AIV4版,用户只需输入文字提示,就能生成一首完整的歌曲,用户还可以生成音质更高、更好听、时长更长(4分钟)的音乐,这也意味着,一首完整的歌曲可以被AI创造出来。

去年,一首通过Suno AI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铁枫流韵》,一举拿下了中国首个AI音乐创作大赛冠军,这首由温州小学音乐老师把父亲的古诗输入AI工具生成的歌曲,从创作到获奖仅用时2分钟。

AI音乐的版权问题仍处于灰色地带,因为音乐的表达方式高度抽象,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的组合千变万化,往往难以用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其独创性,同时,由于AI音乐的生成过程依赖于算法和大数据,其创作主体不再是单一的人类创作者,而是由机器和人类共同参与,这种混合创作模式使得AI音乐的版权归属更加难以界定。

另一个潜在问题是算法可能导致的信息茧房。当AI不断强化“你喜欢的才是最好的”这种逻辑,但实际上也由此编织了一个个音乐信息茧房,使得流行乐迷永远在听排行榜热单,独立乐迷始终困在小众圈层里自嗨。

尽管AI音乐赛道面临版权和算法等困扰,但资本市场热情高涨,比如前面提到的Suno刚完成了2.5亿美元的C轮融资,估值达到24.5亿美元。

此外,传统音乐产业巨头也不甘示弱。环球音乐集团董事长Lucian Grainge更是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直言,与YouTube达成继Spotify、亚马逊之后的第三项重大“流媒体2.0协议”,并表示将AI视为下一个主要收入驱动力。

或许,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创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当机器也能谱写动人旋律,音乐产业的每个参与者都必须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正如环球音乐董事长Lucian Grainge所言,AI已不再是威胁,而很可能是“音乐产业的下一个迭代版本”。

结语

AI技术仍在加速演进,音乐产业的变革才刚刚开始。字节跳动的全栈AI布局、腾讯的粉丝经济生态、网易云的个性化体验、咪咕的5G+AI战略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竞争格局或将更加复杂。随着AI音乐工具的普及,音乐市场将从“存量争夺”走向“增量创造”,用户不再只是音乐的消费者,更将成为音乐的创造者。

可以预见,在技术与艺术的碰撞中,AI与音乐的结合将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创意生态。这里既有传统音乐制作流程的重构,也有音乐消费体验的升级,更有一个千亿级市场的孕育与诞生。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