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电动两轮车:上半年产量暴增26.5%,库存还是新车?

快报道

电动两轮车:上半年产量暴增26.5%,库存还是新车?

来源:奥维云网 作者:大家电研究组

01

2025年迎来高增量发展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在政策迭代与新消费理念双重驱动下实现高速增长,据奥维云网(AVC)PSI产销数据显示,上半年行业累计产量突破3400万台,同比增长26.5%,其中3-6月连续四月月均产量超600万辆、创历史新高;在新消费需求背景下,需通过市场整体升级转型,加速库存清出和新车产品结构升级,推动产业高速发展。

02

新消费理念下的市场:变与不变

2025年1月13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明确新国标9月1日生效,替代旧版标准并聚焦安全升级:强制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塑料总质量占比≤整车质量5.5%),对电池组、控制器等核心部件新增6类防篡改检查方法,首次将北斗定位、动态安全监测纳入标配;同时放宽铅酸蓄电池车型整车质量上限(55kg提高至63kg),提高铅酸电池续航水平。

市场消费模式正同步发生深层转变:电动两轮车已从“代步刚需驱动”转向“品质体验主导”,消费者需求正在由日常通勤与短途交通,向智能交互、场景适配与情感表达转变。

· 不变:品牌格局未变

从长周期看,2024年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受电池安全隐患与新国标政策不确定性双重影响,销量波动明显;而2025年1月新国标正式落地后,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强力拉动,行业迎来结构性复苏与升级。据奥维云网(AVC)PSI产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行业含出口总销量达3434.9万辆,同比增长29.2%,创历史新高;市场表现上,头部企业维持极高市场份额,整体呈现从政策扰动期向高质量增长期跨越的鲜明态势。

· 改变:品牌结构改变

新国标落地不仅拉动行业销量回升,更深度推动产品结构向“安全导向”升级,其中电池安全成为核心要求,2025年上半年铅酸电池车型占比从2024年的53.8%提升至66.4%,安全与续航优化成为市场竞争关键。面对这一趋势,头部企业呈现差异化技术路径:雅迪、九号聚焦铅酸电池升级,通过电芯材料改良与电池管理系统优化提升续航表现;绿源以电机技术升级(如液冷电机2.0)实现能耗降低与续航提升;小牛通过强化电芯防护结构、升级安全算法加强锂电安全性能;各企业差异化布局共同推动行业电池技术向“安全+高效”方向迭代。

· 改变:用户消费改变

在技术迭代之外,价格策略与旧标清库动作同步加速市场结构优化:2025年上半年,九号、小牛等高端品牌主动下探价格,针对旧国标车型推出专项补贴,多数产品补贴额度近千元,直接推动旧标车型加速退出市场;而雅迪在2024年便启动旧车型清库工作,2025年初迅速跟进推出多款新国标合规车型,同时受高端品牌智能化竞争的倒逼,进一步加码电动两轮车智能化布局。“好口碑+智能化”形成双重驱动力,推动传统一线企业完成产品结构从“合规基础款”向“智能升级款”的升级,与高端品牌共同塑造行业升级新格局。

· 改变:场所体验改变

线下渠道与服务模式的革新成为行业升级的重要维度:当前传统电动两轮车线下店铺仍存在明显功能局限,多数仅承担“销售终端+基础维修站”角色,且维修环节普遍存在价格不透明问题,消费者售后体验差,难以通过门店与品牌建立深度连接,形成“交易即终点”的体验断层。而九号于2025年率先在北京、上海布局“九号综合服务中心”,创新性构建“维修+体验+培训+社交”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将电动两轮车售后从“被动维修”升级为“汽车4S店式”全周期服务闭环。这种模式既解决了用户“维修耗时、价格不清”的痛点,同时也通过场景化体验强化品牌与用户的情感连接,有效提升用户口碑与复购意愿,为行业线下服务标准化提供了标杆参考。

03

策略建议

在新消费模式下,行业需围绕“人、货、场”构建三位一体升级体系,推动市场从“产品交易”向“用户运营”深度转型:在“人”的维度,核心是搭建品牌与用户的新关系——通过用户分层运营打造客户社群,打破传统“买卖割裂”的关系模式,实现从“一次性交易”到“长期情感连接”的转变;在“货”的维度,持续提升技术附加值——以用户场景需求为导向深化技术迭代,通过“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态化整合,满足新消费群体对“个性化、可持续性”的需求;在“场”的维度,构建线上线下双渠道融合新模式——以“线上下单+线下体验”补齐传统渠道短板,线上“种草引流、便捷下单”结合线下“深度体验、即时服务”。通过全渠道协同构建“需求响应-体验落地-服务闭环”的完整链路,最终以“人货场”的协同升级夯实行业高质量增长基础。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