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犀牛财经视频: 谢霆锋出道火到现在的秘密是什么?

犀牛视频

犀牛财经视频: 谢霆锋出道火到现在的秘密是什么?

 

和马云指点创业者,和丁磊同台谈创新,与雷军并肩聊家电,从明星转型商人的谢霆锋,80后眼中他是一个歌手,90后眼中他是一个演员,而00后眼中他是一个厨子,对于谢霆锋,大家对他感兴趣的除了歌曲、节目还有他和王菲的感情,今天我们这期聊一聊他的商业版图。其实很多明星都在做投资,而谢霆锋在这里面算是做得相当不错的了。

谢霆锋的商业版图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期以PO朝霆为主,后期是锋味控股为主,具体都是做什么的,后面会讲到。

谢霆锋的创业契机要从他最初的歌手事业说起,首先,他是一枚妥妥的星二代,他的父亲谢贤这个大家都知道香港60-80年代的当红明星。16岁,谢霆锋签约英皇成为一名歌手。21岁,他的一首玉蝴蝶连拿四周全球华语排行榜冠军并借此甩掉“谢贤儿子”标签,当时为了推广这首歌,英皇可是花了上百万拍摄MV,可当时香港100多家后期制作公司中没有一家技术是被谢霆锋看好的,MV是一推再推,最后不得不跑到国外去做。

就是这次经历让谢霆锋发现了商机,于是在两年后也就是2003年,谢霆锋抵押房产,出资2700万港元成立名为PO朝霆的一家后期制作公司,对于这个举动,他老妈狄波拉直接就说了。谢家就没有做生意的基因,狄波拉这么说是有原因的。据说当年谢贤就是因为做生意3年亏了4000多万。

尽管家人反对,PO朝霆还是成立了。PO朝霆的取谢霆锋名字中的霆字,意指蒸蒸日上,不过人家可不是孤注一掷,在创业之前,谢霆锋就已经签下了几个电影广告,确保基础创业失败了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这个做法还是值得很多创业者借鉴的。

不过创业总会有各种坑,连富二代王思聪都避免不了,谢霆锋也一样,PO朝霆刚成立不久就掉进了一个大坑,那时候还是胶卷时代,当时谢霆锋花了大价钱购买了全套最先进的设备,但是两年不到,数码时代来了。之前购买的机器立马变成了一堆废铁。好在谢霆锋眼光独到,将其押注在了广告制作上,从此PO朝霆开始一路狂飙。

演艺方面,《玉观音》《新警察故事》《小鱼儿与花无缺》《无极》,谢霆锋的演技在一部部作品中登峰造极,与此同时,PO朝霆从2010年步入巅峰,包揽汽车广告九成市场份额,在香港每60秒广告就有36秒出自PO朝霆,拿下汇丰,佳能,可口可乐等大客户,一路北上攻城略地,在上海,北京、杭州建立分公司,包揽《一九四二》《财神客栈》等影片后期,仅2012年一年狂赚9000万。

与此同时,他也瞄上了炒菜生意,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各路人马纷纷入局,综艺+美食市场迎来爆发,对美食有巨大兴趣的谢霆锋,当然不会错过这个风口,2012年他跟好友车婉婉,创办“锋车饮食集团”,2013年投资500万港币,入股有米其林“厨魔”之称的beautifood沙拉店,在上海、杭州、西安开设Linx高科技酒吧。

相比这些动作,他的综艺更为人熟知,天眼查App显示,2014年PO朝霆和蓝天下影视共同出资成立大千影业,大千影业第一个项目就是《十二道锋味》。聚光灯打开的刹那,谢霆锋一席黑衣出场,化身烧菜做饭的暖男,少了些风流不羁,多了些许烟火气,节目播出收视口碑一度高涨。

“锋味”IP的价值开始发酵,谢霆锋借机推出锋味曲奇。在香港线下售卖,引发粉丝抢购热潮,成立“锋味”公司和阿里合作,《锋味》完成内容跟电商的结合,为谢霆锋更进一步打造“锋味”电影《决战食神》发力。虽然《决战食神》仅获1.2亿票房,但影片中随处可见的植入说明这次IP变现没有亏本。从综艺到电影再到电商,谢霆锋意图把锋味IP打造成美食世界的迪士尼。

可是在资本眼中,谢霆锋却是一个不太会逐利的人,因为他连送上门的钱都不要。PO朝霆成立的前九年,他从来没有公开过身份,每次在公司碰到熟人就说是去录音的,一瞒就是十年,直到2011年PO朝霆乔迁才被曝光。

其他明星开公司,哪个不想刷脸招揽生意呢,可他却藏着掖着,反而认为名气对PO朝霆有害,更奇怪的还在后面,2010年PO朝霆发展到了高峰,券商纷纷找上门,意欲推动PO朝霆上市,可惜遇到了一个很轴还不差钱的主。通通都被拒绝了,之后几年这些大大小小的同行都起来了,PO朝霆就这样错过了快速壮大的好机会。

之后,PO朝霆连续几年亏损。2014年,谢霆锋把PO朝霆60%的股权输入给汉传媒,作价1.2亿港元,2016年1月,汉传媒又把这部分股权亏本卖给数字王国。而谢霆锋也出让了自己25%的股权,只留下了15%。在资本运作上谢霆锋确实没什么天赋。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盈利总是没有被放在第一位,在经商上相比于赚钱,他似乎更想证明自己。

以前是为了证明他是对的,父母是错的,现在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做好一个厨师。他曾经表示上市并不是一个品牌该有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家心目中觉得这是一个可靠的品牌。

更多关于 犀牛视频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