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犀牛财经视频:”杀”疯了!腾讯360等84款APP被通报,附深度解析

犀牛视频

犀牛财经视频:”杀”疯了!腾讯360等84款APP被通报,附深度解析

84款APP被通报,360腾讯鲁大师都在内

观前提醒:本期视频,夹带私货,哦不,干货,建议点赞收藏再进行观看。

大家好,这里是犀牛财经。

你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一种体验。

刚和朋友聊完天,说要买什么东西,一打开某宝就给你推了一大堆你想要买的东西。

刚和朋友在VX说什么什么事,打开某音就给你推了相关视频。

说一个就在昨天,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刚和朋友面对面聊天说了京东,然后打开朋友圈就给我推了京东的广告。

朋友跟我分享了一个视频,我一打开抖音直接就刷到了这个视频第二集。

真是魔幻魔幻又魔幻。

2021年5月10日,中国网信网发布了关于腾讯手机管家等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的通报。

杀疯了,杀疯了,杀疯了!

被通报的APP分为安全管理类和网络借贷类。

其中,大家比较熟知的有,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360清理大师、百度手机卫士、鲁大师等。

这些APP无一不在收集着用户的个人信息,情形严重的,未经过用户的同意,就擅自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听完这个消息后,我人麻了。

我担心的不是说,它收集了我多少个人信息。

我替朋友藏的那1个T的文化瑰宝,岂不是也被他们知道了?

那他的老脸往哪里搁?

今天我分三个部分跟大家聊一聊,手机APP和我们个人信息的种种关联,并解释视频前面所说的种种魔幻现象。

废话不多说,进入正片!

APP一般分为效率办公、通讯聊天、视频音乐、娱乐游戏、生活日常、摄影美图、新闻阅读、金融理财、旅游出行、优惠购物,共10类。

当我们注册APP账号,APP就会要求收集我们手机号、昵称、头像信息。

收集此类信息是为了满足相关网络法律对于APP的实名制要求。

APP还会索要与使用无关的权限,以此来获得个人信息。

比如说,游戏APP需要通话状态和用户照片相册授权。

导航APP需要通话授权。

学英语APP,要通讯录的权限。

最流氓的是,如果不给它授权,这个APP就无法正常使用。

不过呀,这些都还好,毕竟我知道了,它要了我什么信息,出了事我还知道找它。

相反,可怕的是,那些咱不知道的。

未经同意就擅自收集用户信息的APP。

比如,此次被通报的猎豹清理大师、鲁大师、360清理大师急速版、优优清理等APP。

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权限的获取上,还有附加的权限。

比如扫码会用到你的手机摄像头,发语音就要用到麦克风,共享位置,地理位置、手机通讯录等等。

现在APP拥有查看你的照片、打开手机摄像头、打开麦克风、查看位置、通讯录、手机通讯录。

这些权限可以获取我们大部分隐私了已经。

你的隐私,APP想看就能够看到。

想一想可不可怕?

然而,这还只是第一层。

APP收集个人信息的套路,还有第二层。

比如说用户在使用咨询类、购物类的APP时。

他们会收集用户的行为,比如说收集用户的购买信息、评价信息、浏览的商品、浏览的内容、发布的信息、分享转发的信息、还有上传的图片。

APP收集到信息后,对用户进行归类划分,贴标签。

当APP获取到个人信息后,有两步走。

第一步叫做用户分层,第二步叫做绘制用户画像。

用户分层是用户运营中的一个概念,用户分为不同类型,并根据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内容和服务。

比如说,根据用户浏览或购买商品价格,就会给用户进行人群定位分层,用户分层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不细说,明白个意思就行。

举个例子,数据是我编的。

小明要买一件外套。

APP给人群分为3挡:

0~150元 低端用户

100~300元 中端用户

300元以上 高端用户

小明,花了100元买了一件外套,那么小明就被定义为了低端用户,代表了小明的消费能力是在这个范围内的。

接下来,小明再次打开购物APP,给他推送的商品大多数都是0~150元的商品。

而小明如果又花了250元买了一件外套,APP将小明重新定义为中端用户,小明花了250元意味着他有250元的消费能力。

APP根据分析小明两次购买行为,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个人信息。

小明

购买物品:外套

款式:XX

大小 :XX

价格 :XX

面料:XX

购买力:0~250元

用户分级:中端

位置:XX写字楼

当然了,小明如果花300元以上那他就会被定为高端用户。

对于小明来说就是简单的两次购物,对于APP来说已经将小明进行了归类划分,通过小明的用户行为得到了他的个人信息。

而APP收集了小明的众多信息,小明是不知情的。

而这个由用户行为产生的个人信息将被APP记录下来。

这是购物类APP,咨询和短视频类似我也就一起说了。

我还是拿小明为例子,故事一样是我编的。

小明在晚上7点半,打开了斗音,

浏览了10分钟的视频,分别浏览了美女跳舞、动漫剪辑、健身教学、美食试吃、搞笑视频。

APP对小明观看视频的行为,进行了行为记录。

小明在美女跳舞视频,观看了该视频的100%,并且反复观看还进行了点赞、评论、转发。

动漫剪辑视频,小明看10%就划走,表示没意思。

健身教学视频,小明看了50%后评论教学无用太假。

美食试吃视频,小明直接划走。

搞笑视频,小明看了100%点了个赞,评论了一句哈哈哈。

APP记录小明的用户行为后,根据小明的观看视频的完整度、互动情况进行行为分析。

将会得到以下信息:

小明,喜好类别:美女跳舞、搞笑视频、健身

喜好层级分类:

一级:美女跳舞 ;

二级:搞笑视频;

三级:健身视频;

用户属性:屌丝

时间:晚上7点半

APP根据小明的用户行为,对小明进行了归类划分。

这些从用户行为分析,得到的个人信息依旧会被APP记录下来并存储。

说到这里,就会产生三个问题。

一是,被APP收集的个人信息,安不安全?它是怎样保护信息不被泄露的。

APP会不会在有了我的权限后,疯狂地浏览我个人隐私信息。

尤其是我替朋友藏的那一个T的文化瑰宝。

二是,APP如何储存用户的个人信息?

三是,用户信息的储存时间是多久,用户有权拿回自己的信息吗?

好,我们一个一个说。

APP是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的?

APP会在用户登录注册APP时采取对关键信息加星模糊等方式。

比如说,用户在注册设置密码时,输入的画面是这样的,APP对密码进行加星处理。

再比如,APP上查看银行卡是这样的,对于关键号码同样也进行了加星处理。

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了,对于APP来说它获取了我们的权限后,可以随意查看信息,甚至监听语音、摄像头,虽然是违法的,但是枪在人家手里,风险依旧存在。

第二个,APP如何储存我们的个人信息的?

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在我国境内,运营过程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将存储于境内。

如有跨境交易的情况,也必须遵循国家规定并且征求用户同意才可以使用。

APP收集的个人信息,大多数都会存于各家公司,自己的数据中心库或者自建的云服务器上。

这些信息一般都会经过加密处理,以避免服务器被攻击造成数据泄露。

一是为了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二是APP数据不被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所掌握。

这个比较好理解,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数据是重中之重。

比如说京东就不能用支付宝支付,就是因为京东和天猫是同行业竞争对手,京东为了保护自己的信息不被对手掌握,所以不采用支付宝支付。

第三个,用户信息的储存时间是多久,用户有权拿回自己的信息吗?

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了解到,APP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履行“对注册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真实身份信息认证”“记录用户日志信息,并保存六十日”等义务。

但目前来看,过了时限后,APP大多数也不会进行用户信息的清理。

一般的APP对于用户个人信息存储时间,目前没有明确规定。

对于电商平台有明确规定,要求电商平台和用户的交易信息保存时间不少于3年,方便商家和用户相互追溯。

超过3年后,电商平台会考虑消费者个人意见,确认是否保留期限。

用户作为个人信息的主人,有查询权、更正权、删除权、撤回(也有称撤销)同意或授权、拒绝商业化广告推送的权利、获得个人信息副本权利、约束自动化决策权、申诉权。

我就不一个个去说了,感兴趣的大家可以自行百度、知乎。

好,我们接着聊。

APP企业,为什么要收集我们的个人信息,能用我们的个人信息做什么?

视频前面讲到了,APP获取个人信息后,会分两步走。

一是做用户分层,二就是绘制用户画像。

简单讲一下,什么是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社区行为与心理特征的深度刻画,根本目的是通过用户标签与行为建模,发掘用户行为偏好以实现精准化模块服务。

再回到,视频前面讲的小明的两个例子,我就直接说了,忘了的同学可以跳回去再看一下。

视频表达:

小明

购买物品:外套

款式:XX

大小 :XX

价格 :XX

面料:XX

购买力:0~250元

用户分级:中端

小明,喜好类别:美女跳舞、搞笑视频、健身

层级分类:

一级:美女跳舞 ;

二级:搞笑视频;

三级:健身视频;

用户属性:屌丝

根据收集小明的行为信息,我们得到了两组这样的数据。

根据这两组数据就可以开始绘制小明的用户画像了。

简单绘制一下是这样的:

小明

性别:男

爱好:看美女、健身、搞笑。

用户属性:上班族

购买力:250

出没地点:写字楼

空闲时间:晚上7点半以后

我们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小明是一个在写字楼上班的青年,爱好健身、看搞笑视频,性取向女正常,是上班族。大概率应该是公司的小职员。

根据这个用户画像,购物类APP就会推荐跟他日常生活场景比较符合的商品。

资讯视频类APP,根据他的喜好权重,APP也会推荐,小明最喜欢看的高颜值美女、搞笑视频,健身视频等。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进入了某音后刷起来根本停不下来的原因,你喜欢什么它就给你推

什么,随后也会一直推送一类的。

但这些目前还算合法合规的。

比较流氓的有那种,通过输入法剪切板等,来达到监听个人想法、信息的做法。

比如说手机的某款输入法和某宝共享信息了。

某宝就能知道,通过我的输入法的关键词,我要买什么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我刚和朋友说了买东西。

打开某宝,立马就推荐过来的原因。

咨询视频也是同理。

当然了,这些都是属于个人YY出来的数据,大家明白一个意思就好。

如果换作大数据算法来算,算法颇多、计算的只会更加准确,描述的更加贴切用户本人,通过用户行为能计算出的信息也更多。

所以,我们每一个被记录的行为、每一个被APP采集到的信息,都会被拿去计算。

截至目前,对于企业来说,他们信息用的对是计算,用不对就是对我们的算计。

对于APP用户来说,用APP就得让渡出部分的个人信息,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不过也要在使用APP过程中盯紧些,不要给跟使用没关系的授权就好了。

时代的车轮轰轰地往前开,漫天的火光惊心动魄,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享受到了APP的便利,但也得接受一些改变。

本期视频就到这里了,大家给个一键三连吧!

磕头了,磕头了。

关注犀牛财经,我们下期再见。

更多关于 犀牛视频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