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出海拉动,赛道回暖,产业互联网新周期已至
作者:李佳晅
来源:亿邦动力
近期,产业互联网上市企业陆续公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整体来看,产业互联网赛道显著回暖,来自钢铁电商、工业品采购、数字化交易等细分领域的多家企业营收与利润恢复增长,行业整体动能正在加速修复。
亿邦动力统计梳理了国联股份、药师帮、密尔克卫、卓尔智联、找钢集团、咸亨国际、上海钢联、汇通达、怡合达、怡亚通、震坤行、齐心集团、晨光科力普(晨光股份)13家企业的业绩数据,从当前企业财报数据及经营表现来看,在多个行业持续承压的大环境下,“出海”成为产业互联网企业全新增长引擎。
与此同时,“AI”则成为半年报中的热词,通过各企业财报来看,AI应用主要集中在三大场景:运营与业务流程自动化、供应链与物流优化、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从财务对账到客户服务,从库存管理到物流调度,AI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产业互联网的运营模式,产业互联网行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周期。
1、赛道回暖 9家企业利润增长
2025上半年,产业互联网赛道显著回暖,超半数企业营收增长,9家公司利润上扬,释放出复苏信号。
从营收基本情况来看,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规模突破百亿的上市公司有5家,分别是卓尔智联(909.21亿元)、怡亚通(359.61亿元)、上海钢联(343.91亿元)、汇通达(243.42亿元)、国联股份(240.49亿元);营收超50亿元的企业有3家,分别是药师帮(98.43亿元)、密尔克卫(70.35亿元)、晨光科力普(61.29亿元);紧随其后的是齐心集团(47.73亿元)。在美股上市的震坤行并未披露中期业绩,但结合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业绩来看,营收合计为43.6亿元;随后是咸亨国际(15.8亿元)、怡合达(14.6亿元)、找钢集团(7.97亿元)。
其中,营收增长的企业超过半数,共有8家,分别是咸亨国际(+34%)、卓尔智联(+33.17%)、怡合达(+18.7%)、密尔克卫(+17.4%)、找钢集团(+12.2%)、药师帮(+11.7%)、震坤行(+6.1%)、晨光科力普(+0.15%)。

其中,涨幅最大是咸亨国际,公司在业绩公告中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因素,其一是作为MRO集约化供应商,2025年以来,公司中标中国建材、中国节能、中国船舶等多个项目,并成为中国能建、中国中粮等央企的核心MRO供应商。除了在电网领域的主营业务外,咸亨国际拓展的油气、新兴电商等板块业务,为公司带来新增长点。
其次是数字贸易平台卓尔智联,继2024年全年营收增长29.59%后,卓尔智联营收涨幅持续提升,公司称增长主要是旗下全球化大宗贸易平台CIC与农产品供应链中农网表现优异所致。
在盈利方面,产业互联网企业在2025年上半年的利润增长情况有大幅改善。根据2024年全年业绩来看,13家企业中仅有5家有利润增长;而2025年上半年,共有9家公司利润增长,包括药师帮、密尔克卫、卓尔智联、找钢集团、上海钢联、咸亨国际、汇通达、怡合达、震坤行。
其中汇通达虽然2025年上半年营收243.42亿元,同比减少25.91%,但利润同比增长15.9%达3.56亿元,说明经营效率正在提高。2024年末,汇通达宣布进入转型期,通过削减低效业务、加大高毛利品类投入、强化自有品牌等手段寻求增长,目前已见成效。
2、国际化成多家企业的新增长路径
“出海”正在成为产业互联网企业业绩增长的新引擎。从钢铁行业到工业品平台,再到数字化贸易领域,多家企业通过国际化布局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钢铁电商
钢铁电商行业的两家上市企业找钢集团和上海钢联分别呈现“增收不增利”和“增利不增收”的现象。2025年上半年,找钢集团营收增长12.2%达7.97亿元,而毛利下降10.6%,亏损扩大573.1%达4.99亿元,公司称主要是由于终止集团旗下胖猫白条以及胖猫易采服务所致。而上海钢联营收343.91亿元,同比降低21.65%,净利润却增长41.07%达1.18亿元。
尽管业绩分化,但两家企业的战略相似。针对东南亚和中东旺盛的基建需求,找钢集团与央国企合作,在阿联酋、沙特、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子公司,推动海外业务本土化进程。2025上半年,找钢集团的国际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8.9%达3.4亿元,钢铁交易吨量同比增长58.0%,毛利同比增长90.5%,单吨毛利同比增20.6%。
具体来看,找钢集团在东南亚参与了中泰高铁、马来西亚物流中心等大型基建项目,钢铁交易量约4.5万吨,环比增长441%。在阿联酋,找钢集团的第一个加工厂将于年底落地迪拜工业城,年产量可达40万吨。找钢集团计划在未来3年时间内成为一带一路地区最大的钢铁供应商。
上海钢联也通过境外业务获得全新增长点。财报显示,上海钢联产业数据服务板块在2025上半年收入3.66亿元,其中境外服务收入同比提升9.7%,公司全球化布局初见成效。为进一步提升定价影响力,5月上海钢联与全球知名能源及大宗商品评估机构阿格斯(Argus)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共同发布中国进口61%与62%品位海运铁矿石的混合指数均值,构建更符合产业需求的定价体系。
▎工业品采购
震坤行董事长兼CEO陈龙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震坤行美国市场进展显著,自2025年1月以来,销售收入和客户数月环比翻倍增长。”
震坤行在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亏损和净亏损分别同比收窄了37.7%和26.6%,第二季度净亏损同比收窄20%,并在3月份单月的从经营利润、净利润以及经调整净利润口径全面盈利,6月单月再次盈亏平衡。
震坤行美国公司和独立站自2024年12月正式开始运营以来,累计注册客户数达约6000个,上线覆盖个人防护、手工具、动力工具、包装和暖通制冷等品类SKU数达约600个,覆盖约12个产线,第二季度美国销售收入环比增长260.0%。
目前,震坤行还开始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墨西哥、阿联酋等10个国家接收中国大客户的MRO采购订单,为当地工厂提供定点服务。在海外市场,震坤行的海外供应商占比达70%,供应链布局趋于动态均衡。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覆盖度、海外供应链能力和客户体验,震坤行计划下半年上线美国独立站移动端App,同时SKU数量将扩充至1500个以上,同时,震坤行称将于2025年年底开启欧洲独立站业务。
▎数字化交易
卓尔智联在半年报中表示,在国内市场保持稳健微增的同时,海外业务展现出更高的增幅。具体体现在全球化大宗贸易平台CIC与中农网两个业务板块。
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CIC)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322亿元,其中,CIC与卓红金服的合作,推出线上跨境融资解决方案,为南美、非洲、澳洲、东南亚等更广泛地区的中小型国际供应链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方案。卓红金服是由卓尔智联与世界500强公司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今年上半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启动卓红金服增资及全面商业化运营,提升CIC的一站式跨境贸易服务核心竞争力。
为丰富产品矩阵,提升供应链韧性,中农网的咖啡板块拓展埃塞俄比亚、秘鲁等全球核心产区生豆直采业务,服务国内大型烘焙工厂及头部连锁咖啡、茶饮品牌,通过定制化方案和稳定供应提升议价能力。
3、AI渗透至3大应用场景
2025半年报中,“AI”俨然成为热词。对产业互联网公司而言,AI已不再是概念,而是深度融入核心业务流程的“生产力工具”。各家企业都在努力秀AI实力,当前他们的AI能力主要渗透至3大应用场景中。
▎场景一:运营与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与运营的AI化是产业互联网企业应用最普遍、效果最直接的领域,通过自动化重复性高、规则性强的工作流程,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 在财务流程方面,齐心集团将AI接入财务结算对账系统,对账准确率达96%,降低了核验人工成本,以及漏检导致的流程反复成本;
- 密尔克卫利用AI技术搭建自动计费系统,自动化无缝衔接从报价到账单生成全流程;
- 客服与订单处理方面,震坤行将AI推品大脑、AI行家助手等智能体与产品选型推荐、销售转化等场景结合,震坤行客服人均处理订单行数同比提升48%,直接体现了人力效率的提升;
- 在日常管理中,汇通达的“千橙AI超级店长”可协助门店自动完成60%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效将员工从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
▎场景二:供应链与物流
多家B2B企业针对采购、履约效率低,库存成本高等核心痛点,将AI接入智能预测、匹配和调度系统,优化了从寻源、采购到履约、配送的全链路供应链效率。
- 在寻源与匹配方面,齐心集团通过AI实现商品自动去重,匹配准确率最高达97%,极大提升了采购效率和准确性;
- 在物流履约方面,卓尔智联旗下化塑汇的TMS/WMS系统将物流流程端到端可视化管控;
- 密尔克卫的4PL系统可自动化调度运力、分析成本;
- 震坤行通过接入AI物料管家等智能体,将过仓履约费率同比下降约18%,直接降低物流成本;
- 在库存管理方面,汇通达的会员门店在使用AI工具后,库存周转缩短了15-20%,减少了资金占用,提升了资金效率。
▎场景三: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长期以来,产业互联网企业积累大量数据资产难以清洗和流通。利用AI挖掘数据价值,企业可将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
- 上海钢联开发的“小钢数字智能助手”可用于研报撰写和市场分析,提升客户决策效率;
- 在卓尔智联的“中农芯”平台上,AI技术首次应用至原木期货交割等高风险、高价值环节,智能行情日报与AI助手则渗透至日常运营,提升响应速度与决策质量;
- 齐心集团的“商城推荐系统”、震坤行的“AI推品大脑”都可基于数据分析提升销售转化率。
▼ 总结 ▼
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产业互联网领域呈现出显著的业绩回暖与结构优化趋势。从营收与利润双重维度来看,多数企业实现了正向增长,卓尔智联、药师帮、密尔克卫等9家企业利润水平显著提升,反映出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增强。
企业不仅在传统业务中通过集约化运营、品类优化和效率提升实现降本增效,还积极拓展新业务板块和国际市场,推动了收入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增长。找钢集团、上海钢联、震坤行、卓尔智联等企业通过建立海外子公司、开展本土化运营、共建国际定价体系、拓展跨境供应链服务等方式,积极融入全球市场,不仅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实现业务落地,更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取得突破。这一趋势不仅缓解了国内市场的增长压力,也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毛利空间和更广阔的成长可能性。
此外,AI技术已深入渗透至运营、供应链和决策等多个核心环节,成为推动企业效率变革的重要力量。未来,随着AI应用深化与全球化进程加速,产业互联网企业有望进一步整合国内外资源,构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