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新能源汽车“脱保”潮将至 “三电”难题何时破?
近日,信达证券预测,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售后维保市场规模将攀升至3000亿元,其中“三电”,即电池、电机、电控的维保占将比超过15%,对应市场规模约450亿元。根据预测,未来新能源车“三电”系统质保到期车辆数量将急剧增加,未来8年内,动力电池质保到期的车辆总量将接近2000万辆,而问题也接踵而至。
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统计,我国现有燃油汽车维修保养企业约40万家,而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仅2万到3万家。F6数据研究院对1万家维修厂的调研显示,具备三电系统维修能力的修理厂仅占2%,即200家。更严峻的是,人才缺口巨大,预计202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缺口将达82.4万人,而当前持有三电维修资质的技工不足10万人。面对此困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众玩家们也势必要行动起来。
首先是电池厂家方面,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目前其正将业务从B端供应链延伸至C端服务,推出维修连锁品牌“宁家服务”。该网络分为直营体验中心、授权店和电池返修中心三个梯队,旨在解决CTP电池维修技术难度大、多数网点能力不足的问题。截至2025年2月,“宁家服务”国内网络已达607家,其中电池返修中心12家。
主机厂方面,部分车企也已经行动起来。特斯拉、理想等通过直营机电维修中心提供服务,而比亚迪则构建了封闭独立的三电维修体系,依托自研电池技术和弗迪电池形成闭环生态。具体而言,就是比亚迪车主通过授权网点提交电池维修需求后,复杂故障电池会被集中送至弗迪区域维修中心处理,期间提供备用电池保障用车,旧电池则交由上游前驱体供应商协同处理,实现电池“维修-替换-回收”全链路内部循环。
保险公司方面也积极自建或主导维修网络,比如中国人保旗下邦邦汽服打造的“中保智修”连锁体系,提供三电维修、事故维修等一站式服务,并在多地试点新能源汽车客户服务中心;
4S集团背景的三电维修网络也在悄然崛起,比如与中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单位的新能源三电连锁品牌“电驴时代”,截至目前已经在全国布局了33家直营维修中心和1家维修基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独立售后的三电维修品牌纷纷建立,比如电动工坊、绿动工坊等等。然而,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的发展依然有其困难性。技术和配件自成体系,这也导致第三方汽修店维修难度较大;售后门店若发现车辆存在非官方授权的保养记录,便会拒绝提供保修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车主的自主选择权;“三电”目前暂无统一检测评估标准,维修价格完全由品牌方决定,进而推高了消费者的维修支出。此外,新能源汽车维修门槛高、投入大,尤其是三电系统维修检测的封闭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方售后服务门店规模的扩张。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和“脱保”车辆的不断增加,三电维保市场必定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迎来挑战。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各个玩家而言,这是一个新蓝海,有着无限的商机,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希望未来不必再为“修车难、修车贵”所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