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从“一杯奶”到品质生活,伊利持续引领中国乳业升级新风尚
牛奶已经深度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作者:顺安
清晨的一杯牛奶,不仅是国人餐桌上的营养补充,更成为不少“早8”打工人的“续命良药”。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牛奶推荐”、“牛奶的花式喝法”等相关话题浏览量高达数十亿次,众博主纷纷不吝分享自己用牛奶在早餐中的N种做法,让营养与美味兼得。
显然,牛奶已经深度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随着消费升级的持续,越来越多消费者对包括牛奶在内的乳制品需求从“喝好”转向“好喝”,也更关注奶源、工艺、健康功能,甚至情感体验。
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乳企通过全产业链创新,精准打造更适合国人的牛奶产品,强化品牌文化赋能,重新定义了“一杯牛奶”的价值,为消费者和行业带来更多高品质产品,以及极具参考价值的案例。
从稀缺到充足/充裕,饮奶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有悠久的饮奶历史。在夏商春秋时期,中国传统畜牧业已经相当完备,出现了马、牛、羊等六畜,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礼记·礼运》中曾记载,“以炮以燔,以亨(烹)以炙,以为醴酪”,这里的“醴”意指“甜酒”,“酪”意指“酸化了的乳浆”。
但饮奶对于当时的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一方面,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而非产奶,且多个朝代都出台严格的法律保护,禁止私自宰杀;另一方面,当时中原地区的牛多以耕牛为主,产奶量有限,直接影响了牛奶的来源。
所以,在古代奶业发展过程中,牛奶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补品或药物,用于体虚调养,比如《本草纲目》曾记载牛奶“补虚羸,止渴,润肠胃,解热毒”。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传教士、外交及商贸人士从国外带来奶牛,在国内驻地饲养,以及鲜奶销售及乳制品的生产加工,拉开了牛奶作为饮品进入日常家庭饮用的序幕。
不过,此时的牛奶仍主要供应城市富裕阶层,普通家庭鲜有机会饮用。牛奶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奶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数据显示,1979年到2024年,全国奶牛存栏量增长了21倍,由55.7万头攀升到1171万头;牛奶产量增长了38倍,从106.5万吨增长到4079万吨,位居全球前列,中国也成为了全球牛奶主产区之一。
细算下来,国人能够随时随地饮奶,也就是最近二三十年内发生的。并且,随着产业的发展,牛奶根据工艺和品类等不同,又细分为鲜奶、纯牛奶、全脂牛奶、低脂牛奶、脱脂牛奶等,“百花齐放”的产品充分满足不同需求消费者的饮奶偏好。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大幅提升到40.5公斤,相对于1949年(0.4公斤),75年涨了100倍。
从奶源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进阶
饮奶成为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个场景背后是中国奶业的奋力争先。7月13日举行的第十六届奶业大会发布的《世界奶业中国方案:高质量引领的奶业现代化答卷》显示,中国奶业奶源建设全球领先,单产水平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乳品质量也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其中,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的牛奶,脂肪、蛋白质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满足欧盟标准的要求。比如伊利牛奶中不仅脂肪、蛋白质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全面满足了标准要求,而且菌落总数、体细胞等关键指标的总体水平远优于欧盟标准。
显然,国内乳品品质大幅提升,离不开包括伊利在内乳业企业坚持以创新为核心,以关键技术为抓手的全产业链创新突破,为乳品品质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以伊利为例,其在全国布局了智慧牧场,通过数字化管理、智能饲喂、健康监测等技术,确保奶源的高品质。例如,伊利在甘肃武威的工厂日处理鲜奶能力达1400吨,带动当地奶牛存栏量达11.88万头,日产鲜奶1000吨,位居全省第一。此外,伊利还通过营养调控技术开发功能性原料奶,如富DHA牛奶,满足消费者对精准营养的需求。
中游加工环节,伊利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卡脖子”难题。为解决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饮奶难题,伊利攻克“多重乳糖酶解技术”,推出的轻活0乳糖全脂奶粉,将乳糖转化为益生元,兼顾了营养与肠道健康,为“让国人都能喝上一杯牛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此外,在深加工领域,伊利建成了国内最大规模奶酪凝块生产线,并研发臻酪淡奶油,凭借高打发率和稳定性获得“最佳匠心乳品”世界乳品创新奖,更好地满足了烘焙爱好者的需求。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也让中国乳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对比不难看出,中国奶业只用了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和奶业发达国家之间上百年的差距,蛋白质、脂肪、体细胞、菌落总数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中国牛奶已经是世界级的品质。伊利作为行业龙头,规模化的原奶菌落总数更是远优于欧盟标准,实现了划时代的进步。
品质为核,需求导向推动产品升级
在第十六届奶业大会上,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表示,“中国奶业已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的新征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牛奶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在牛奶及奶制品消费方面产生了新的变化,需求日益细分。比如健身人群更需要高蛋白牛奶,宝妈关注DHA配方奶粉,而众多00后们则偏爱联名款冰淇淋……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伊利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从功能精准化、场景细分化,以及情感共鸣等不同维度,推动产品创新,全方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功能方面,伊利以高品质牛奶产品为核心,打造全生命周期营养解决方案,推出了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精准产品,不仅有更适合宝宝的专利配方奶粉金领冠,还有帮助关节健康舒化氨糖牛奶,也有适合运动人群的金典高蛋白牛奶和安慕希蛋白酸奶。此外,伊利还与同仁堂联名推出了轻慕红参焕活奶粉,结合传统滋补与现代科技,满足消费者对功能性乳品的需求。
在消费场景方面,伊利精准捕捉消费趋势,为不同渠道和场景打造专属产品,比如为山姆会员店生产生牛乳绿豆雪糕,为M会员店定制绮炫·炫玲珑冰淇淋。在联名方面,伊利巧乐兹与哈利波特以魔杖造型和魔法元素为核心的联名雪糕,受到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在营销创新方面,伊利积极拥抱当前的数字化与社交化趋势,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营销方式。比如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伊利以“牛奶的花式喝法”“乳糖不耐救星”等话题,与年轻消费者深度互动,让消费者加深产品印象的同时,也为销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年“618”期间,伊利产品在多个电商平台占据了Top1。
随着牛奶消费结构的多元化,消费者已经从“喝好”转向“好喝”,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味蕾和营养需求,也成为生活方式和情感的纽带。对此,伊利通过旗下金典推出“挺牛系列”短片,邀请外国友人体验牧场生活,展现中国乳业的“挺牛”品质;通过“须尽欢”冰淇淋与敦煌文化联名,将千年国韵融入现代美食,赢得消费者情感共鸣。
显而易见,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伊利不仅是营养供给者,更是品质生活方式的倡导者,从技术突破到产品创新,再到品牌文化塑造和情感需求链接,全产业链布局回应消费升级趋势。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个性、情感的追求持续深化,伊利如何继续引领行业创新?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杯牛奶的故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