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长城汽车2025年一季度营收400.19亿元 新能源转型承压
近日,长城汽车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收入400.19亿元,同比下滑6.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下滑45.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69亿元,同比下滑27.12%;毛利率为17.84%,同比下降1.5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3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4.38%,同比下降3.13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上升0.60个百分点。
长城汽车在财报中坦言,利润大幅下滑源于两大因素:一是正处于产品换代升级周期,主力车型销量承压;二是直营体系建设投入增加导致成本攀升。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长城汽车累计销量256807辆,同比下滑6.73%。其中,新能源车累计销量62558辆,海外市场累计销量90890辆。与比亚迪、奇瑞、吉利等车企相比,长城汽车销量差距明显。
细分品牌中,长城汽车仅魏牌和皮卡品牌实现同比增长,魏牌同比增长38.69%,但仅有蓝山一款走量车型是该品牌的一大弱点,导致其提振销量能力有限;皮卡品牌同比增长14.97%。哈弗品牌虽领跑其他品牌,但累计销量144590辆,同比下滑8.42%,市场份额被稀释;欧拉品牌累计销量6867辆,同比下滑54.31%;坦克品牌累计销量41988辆,同比下滑14.63%。
从费用端看,长城汽车一季度期间费用总额41.11亿元,同比减少6.50亿元,但销售费用同比激增34.57%至22.96亿元,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则分别同比下降6.43%、2.72%、1194.26%。这一数据暴露出企业“重营销、轻研发”的短期策略:尽管大幅增加营销投入,但未能有效拉动销量增长,反而导致费用结构失衡。此外,长城汽车经营现金流净额为-89.8亿元,同比骤降243.1%,显示资金压力加剧。
总体来看,今年一季度,长城汽车利润和销量的稳定关系已然被打破,净利润大幅下滑,销量增长乏力。当前,长城汽车处于新能源转型关键阶段,在市场竞争加剧、燃油车市场份额缩减的背景下,想要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并非易事,需加快新能源转型步伐,以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其究竟能否通过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重拾增长动能呢?还需时间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