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光伏组件冠军“易主”:反超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出货量超过75GW

快报道

光伏组件冠军“易主”:反超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出货量超过75GW

来源:火星人杂谈

截至2023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609.49吉瓦(GW),同比增长55.2%;过去一年新增光伏装机216.88GW,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幅增长148%,几乎是近四年光伏新增装机量之和。

光伏产业链主要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和电站五大环节。其中,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是指能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光伏电池组合装置,也是面向下游终端的直接载体。

中国为全球市场供应了超过80%的光伏组件。出货量,光伏组件企业竞相争夺的关键指标,过去一年纷纷交出亮眼的成绩单,行业格局也因此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动。

协鑫集成重返全国前十,公司已在安徽合肥和江苏阜宁建设大尺寸组件基地,拥有27GW的全线大尺寸组件产能,生产210/182 Topcon/PERC等高效光伏组件。日前成功中标华润新能源新疆公司和田地区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是继与印度NTPC Renewable Energy Limited签订1.1GW太阳能组件供货合同后,再次获得吉瓦级订单。

一道新能是近两年组件新势力的典型代表,从2019年建立国内第一条TOPCon高效电池研发线,到去年TOPCon 3.0 Plus电池的大规模量产,再次跻身前十,今年预计产能将提升至40GW。

老牌玩家东方日升也在加速奔跑,去年底,位于安徽滁州的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TOPCon技术路线)产能已经在爬坡量产,江苏金坛、浙江宁海的异质结产能已经部分量产,达到9GW。

通威太阳能正泰新能出货量同比翻倍,预计在28-30GW之间。自2022年下半年涉足光伏组件环节,通威凭借着硅料前期的强大盈利能力和第一大电池片供应商地位,迅速实现规模化布局,已具备63GW组件产能,盐城25GW和金堂16GW高效组件项目已全面投产。

正泰新能的势头同样凶猛,这是正泰集团旗下专注于光伏电池组件的企业,去年7月完成20亿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已达130亿元。已建成55GW组件产能,其中TOPCon产能占比81%。

作为第二梯队“领头羊”,阿特斯出货量预计在30GW以上,同比增长超过40%,不过领先优势已荡然无存。值得一提的是,通威太阳能和正泰新能都提出“2024年组件出货量超过50GW”的目标,相比之下阿特斯的目标为42-47GW。可以预见,今年5-7名的排位战将更加激烈,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四大天王”组件出货量合计超过270GW,占据行业的半壁江山。晶澳科技预计在60GW以上,同比增长约50%。隆基绿能预计在65-67GW之间,同比仍保持45%以上的增速,但失去了攥在手里三年的冠军位。

在行业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愈发惨烈的情况下,公司去年第三季度营收294.5亿元,净利润25.15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8.92%和44.05%。创始人李振国坦言存在策略失误,“友商以低价订单抢占市场的时候,隆基没有跟进,影响了组件销售和四季度交付。”

天合光能位居第二,2023年预计实现约70GW的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约50%。这家位于“新能源之都”江苏常州的太阳能光伏组件龙头,力推的210尺寸已被全行业接纳采用,组件功率突破到700W+。所谓的210指的是组件里硅片的边长“210mm”,一般而言,硅片尺寸越大、组件受光面积越多,发电功率提高的同时,降低每度电制造成本。矩形硅片的创新将天合光能推上了组件功率引领者的位置。

晶科能源同样是技术创新的受益者,作为业内最早押注N型TOPCon技术的企业,随着光伏N型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去年实现约70%的同比增长,以75+GW的出货量时隔三年后再次拿下榜首(该公司曾在2016-2019年连续三年位居行业第一),市占率约为14.5%至15%。

去年,晶科能源预计实现净利润72.5亿-79.5亿元,同比增长146.92%-170.76%。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出货已经超过210GW,成功坐上2023年出货榜和总出货榜的“双料第一”。

随着N型和P型产品的成本差距不断缩小,性能更加先进的N型产品逐渐成为海内外客户的优先选择。今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增速预计维持在20%至30%,N型光伏组件的市占率将从去年的25%跃升至70%以上。

N型技术中,TOPCon占据着主流地位,TOP5中晶科、天合、晶澳、阿特斯走的都是这条路线,正享受扩产带来的红利。而押注BC路线的隆基似乎不占优势,不过他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希望通过BC产能放量和技术护城河,实现蓄力后的领先。

除了技术迭代,“卷”是2023年光伏组件市场的另一大关键词,价格近乎腰斩,从2023年初1.8-1.9元/瓦,降到年底低于0.9元/W,这已经是持平甚至低于光伏组件的成本价。显然这对所有企业均是挑战,今年或迎来行业“洗牌年”,会有一大批中小企业和跨界入局者倒下。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 快报道

    中国滑雪人次达2605万的背后:这两大趋势正愈演愈烈

    By

    来源:懒熊体育 作者:薛慧慧 受强冷空气影响,8月底,新疆部分地区已经下起了初雪,位于阿勒泰地区的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覆上一层薄薄的白雪。银装素裹的景象,一下子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纵情驰骋的滑...

  • 快报道

    广告,救不了 AI 搜索

    By

    来源:极客公园 作者:芯芯 AI 搜索初创公司 Perplexity,最近过得并不轻松。 这家成立仅三年的公司,估值已飙至 180 亿美元,一边大力加码广告与购物业务,一边应对新闻出版商的集体...

  • 快报道

    光刻工艺套刻设备,本土亟待突破

    By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作者:编辑部 在过去几年的国际地缘政治影响下,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铆足劲追赶。尤其是在较薄弱的一环——设备方面,国内企业的进步更是有目共睹。但是当前中国先进制程半导体设备...

  • 快报道

    中国汽车市场,分水岭已至

    By

    来源:东叔频道 作者:东针 九月伊始,新势力车企8月销量公布了!中国造车新势力之间的争锋变得更为“近身肉搏”了。 目前,零跑和小鹏是最有希望达成全年目标的两家。 小米汽车保守估计尚未完成目标的...

  • 快报道

    “郑银速度”再现:两年跨越千亿台阶 个人存款增速领跑城商行

    By

    郑州银行用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展现了地方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践行金融初心方面的积极作为。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