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沈文忠教授对话阳光电源、隆基绿能、盛弘电气、乐创能源

快报道

沈文忠教授对话阳光电源、隆基绿能、盛弘电气、乐创能源

来源:储能新经济

由储能新经济协办的新型储能投融资研讨会上,我们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名誉理事长沈文忠教授独家高端对话:阳光电源储能技术总监  汪东林、隆基绿能产品管理中心总裁  吕俊、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创新技术专委会副秘书长、乐创能源董事长CEO  潘多昭、盛弘电气股份储能事业部总经理  刘北。让我们有机会窥见上市公司高管与新势力先锋们的独到见解。

沈文忠教授:光伏+储能已经成为大型电站的标配,储能就是为了解决消纳问题,但是实际储能利用率不是非常高。从企业实际运行的角度,从技术成熟度、产品质量、政策、价格机制等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什么原因导致储能利用率不是太高?

阳光电源储能技术总监-汪东林:我们最早做的是安徽风电厂,当时,储能的要求没有说清楚,导致最终结果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最后发现储能系统基本上一直处在闲置的状态,只在国庆和春节的时候才会调用部分储能。为什么没有被调用?一个核心问题是政策和价格的问题。储能系统通过调度获取的收益怎么办?储能到底怎么用?被谁用?收益归谁?这个没有说清楚导致了储能系统闲置。业主端不想获取一毛钱的收益,因为他一旦被调用满足不了运维和储能系统的调价。所以我觉得更多的问题是政策和价格收益机制的保障。

乐创能源董事长-潘多昭:我们公司专注在分布式储能,大型风电和光伏我们参与不多。分布式有些城市也要考虑强制配储。我们与很多分布式开发商、分布式光伏的投资方交流的时候,大家也表示一种困惑,到底配储能有收益还是没收益,或者装了储能能不能调用起来?能不能运行起来?更多是表后的业务。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经验是可以割裂开来看,如果真的强制性配储能的话,要么配多了,要么配少了,在分布式总账里面计算还是有些欠妥当的地方。

隆基绿能产品管理中心总裁-吕俊:我们的理解是并没有质量问题使得储能的应用不能得以有效推广和广泛应用。现在整体的成本相对偏高,但这是一个过程,光伏这个行业花了十七年时间才真正能实现平台化。我相信储能也要有这个过程中,且我相信储能成本会持续下降。这天到来之前相应的补贴政策、支持力度相对来说需要明确,对当前储能运用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现在储能商业模式不少是通过峰谷套利的方式来实现,峰谷电价的补偿机制直接影响到储能的收益率。受政策的影响导致一天实现两次充放电的挑战比较大。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光伏跟储能之间如何配合?大规模利用过程当中可以让电网系统有更高的灵活度,这个对于光伏的运用是非常多的。光伏电站每年差不多全球装机量达到490GW,明年可以超过800GW,大量应用会在分布式。如果这样的系统没有储能的平滑来支撑的话是不行的。储能就不能单算储能经济收益率如何,也要看在光伏中所体现的价值。

盛弘电气股份储能事业部总经理-刘北:我从技术专业成熟度的角度讲一下储能大规模应用的问题。技术成熟度角度,储能的技术变化非常快,电池的形态2017年用户侧是铅炭为主,现在是锂电池为主,以后也会变化。很多储能系统没有办法安全稳定运行,这样可能会导致政策制定者没有办法给储能很好的价格指导机制。如果以后可以使储能更安全可靠的话,一定会有价格机制或者政策机制让储能大规模应用。

沈文忠教授:四位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储能的利用,相信给大家诸多启发。那么还想请大家围绕大型风、光、储的变革机会分享一下你们的独家看法。

阳光电源储能技术总监-汪东林:我觉得这里会涉及到非常多的技术。未来,可能更多是风、光、储+氢,会让现有的新能源格局出现更多对关键技术的要求。制氢今年刚刚启动,今年下半年陆陆续续将近400兆瓦的项目落地。现在大部分的氢能项目还是并网的,未来氢能到底怎么发展?肯定是要通过新能源制氢,产生绿氢。如果是并网制氢的话,跟原有的风、光、储技术没有本质差别。未来还有一个制氢路线,目前国内新能源主要是西北和三北地区,未来新能源会逐步进入沙漠地带,进入无人区,这些地区光照非常好,但是会远离生活区,这个会涉及到离网制氢的技术。所有的风、光、储加上氢是脱离了大电网的支撑,它要在没有大电网的支撑条件下独自形成自己的离网支撑的系统,这个目前是不成熟的。以前阳光能源也做过大型的离网制氢项目,大部分是10兆瓦以内。未来如果是进入到离网制氢的时代,这个微电网加上风、光、储可能是几十甚至可能会到G瓦的大型能源基地。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储能配合,氢能是复合的,如何通过风能、光和储能让脱离了微电网的大型离网系统,在微电网下进行制氢,让微电网可靠运行,目前在整个行业里都是新的技术,大型的微电网如何保证电压频率的稳定,如何保证快速调度,将面临很多新技术的挑战。

隆基绿能产品管理中心总裁-吕俊:刚刚提到风、光、储、氢、微电网,把他们连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方案,未来的能源趋势应该是系统解决方案。第一,光伏成本会进一步下降,现在高性能电池大规模运用、开发到释放,都会导致光伏成本大幅下降,意味着绿电的潜力会越来越大,占比会越来越大,绿电绿氢的条件会越来越成熟,绿氢会成为非常大的潜力。在这个情况下,制氢的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技术突破尤其是制氢解决方案现在还是以电解水制氢为主,目前来看碱性电解槽是主要的技术方向,它的成本是不是还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这是比较重要的问题。管道输运成熟对氢能的广泛应用,甚至走入到寻常居民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乐创能源董事长-潘多昭:刚才都讲到了,风、光、氢、电网的成本效益越来越有优势,当基础环节的成本优势和能力优势真的达到一个量级的时候,就会出现数据和调用和智能化的需要。之前各自成本算不太过来或者有点难度,行业相对成熟以后,源网荷储以后的发展趋势是智慧能源。智慧能源的建立需要大量场景和实际的实际数据训练,让你能够去学习,自己去实践获得反馈。这个机会如果没有的话,这样的技术就很难快速形成。特别是在风、光、储、氢、微电网、配网有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和价格机制引导的时候,信息化会迎来爆发时期。对于应用场景,在已经形成的存量城区或者已经成熟的配网区域内,在重要的节点储能和灵活可调动资源的集群性管理,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情。原先大家都没有办法感知到配网节点的用电特征以及电网波动特点,当我们在这些毛系管网一些重要的枝干点上有数据收集以及充放电能力的具备,以及集群性控制的时候,刚好达到了智慧能源网的另外一种特征。对于能源互联网的逻辑不是说要先接入大量的光伏风电或者是制备大量的氢,而是先具备为配网侧的网络,打造智能控制的能力,再去协同这个网络里的风、光、氢。

盛弘电气股份储能事业部总经理-刘北:风、光、储、氢的突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突破,一个是技术突破。市场的突破,我们以前跟客户谈储能,他不理解这个东西是怎么用的,现在我们去谈的时候客户很容易理解,不用花太多成本跟客户解释怎么用。现在需要的是告诉他怎么能把这个东西快速地用好。技术突破,现在在电力电子上有技术快速应用以及规模化应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以前小的微电网上基本是用交流方案居多,现在基本上用多联并机的技术,把设备做到模块化、小型化,通过多联并机满足大规模的应用,这种创新容易实现。另外一个是系统控制,比如数字化、智能化也会带来整个系统的运营策略提升。好的微电网用起来就是跟现在的电网一样,让你没有任何感觉,随着技术的演变,以后微电网也会变成像电网一样好用,安全。

沈文忠教授:对于新型储能投融资方面的问题,阳光电源的优势是什么?

阳光电源储能技术总监-汪东林:阳光电源连续四年在全球逆变器可融资排名一直是100%!并且是全球唯一一家可融资100%的逆变器厂家。阳光之所以连续四年可以获得这个数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阳光电源从1997年成立,一直深耕于新能源的技术创新,将近40%的研发人员,这其中将近70%以上是硕士和博士学历。有研发力量的支撑,全球有6个研发中心,除了河北,在上海、深圳、南京,以及在德国、荷兰都设置了研发中心。现在累计的跟逆变器相关的专利技术超过5300项,之所以全球客户对阳光能够认可,我们的研发力量、产品创新是作为第一要务。阳光电源全球化布局是国内走在前列的,十几年前就已经进行全球化布局。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产品销到全球150个国家,海外将近20个分子公司,服务网点全球超过370多家,还发展了很多当地服务商。海外销售和服务力量的培养和支撑体系的建立,是让投融资部门能够非常放心大胆地选择阳光的产品,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条。

投融资朋友应该非常理解,公司非常健康的财务数据也是我们能够获得融资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阳光这么多年,业务非常专一,围绕着电力电子转化来做,我们一直是比较专注于技术和业务的,不会有太多的盲目扩张,这个也是让财务数据更加健康稳健,让投资界获得认可非常关键的一点。

盛弘电气股份储能事业部总经理-刘北:国内和国外市场区别很大。国内不会关注项目用了什么技术路线以及什么样的供应商品牌,海外会有第三方机构做报告,会做一个可融资性的评估,如果是采用比较优质的品牌或者是优质的路线,利率就会低一点,贷款的比例也会高一点。海外很多项目可以把不动产打包作为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工具去使用。而国内现在还没有,还在探索阶段,可能工商业储能有这样的项目可以走通。这两个原因背后的驱动因素就是所谓的市场驱动,国内是政策驱动,海外是市场驱动,所以导致了不同的差别。

沈文忠教授:吕总是否可以分析一下资产融资的难点和挑战?

隆基绿能产品管理中心总裁-吕俊:隆基的资产健康度非常好,排名比较靠前,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自己的投融资能力相对来说有些优势,这方面不是我们的瓶颈。从大环境来说,国内无论是融资渠道和融资形式都是比较好的,尤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机会比较大,隆基在光、氢投融资的难度相对来说没有太明显。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们在做光伏的推动,光伏行业会持续高速增长,最悲观的增长率也有37%,高的预测有50%,这是到2024年,大量是在分布式的应用场景下。小型化的应用目前来说还是一个问题。国内目前来说政策性相对来讲比较多,作为金融工具不像国外那么成熟、完备,国内落地的案例和效果比较落后一些。

乐创能源董事长-潘多昭:从工商业层面来说,分布式是挺难突破的环节,同时又是一个新能源特征,不像光伏已经大规模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验证。对于分散式或者是中小型的工商业储能来说,我们做这个环节的时候的确有很多的难点和技术点的要求,需要克服。底层的资产本身具备比较强的风险控制,以及底层的资产特征具备比较强的风险控制运营能力,这个还是比较健康的,希望国外更多市场化的经验帮助新能源的资产铺设。

这里有几个比较关键的点,一个是本身资产的质量,这个质量核心还是收益率的保证,还有投运以后真正的价值兑现,这是底层的质量问题。当然这个质量也包括技术要素、成本要素、运营要素。第二是需要比较好的金融架构,这种架构对应的组织,一方面从资产特征,公司股权的特征,随着生命周期的运行,开发期、建设期、运行期到最后,全生命周期里有比较好的金融组织和金融架构,这些被投资者发现并且找到,这是关键。

沈文忠教授:在座的4位都是业内的顶流,那么你们对储能市场的期待和判断,预测今年和明年储能市场的格局会是如何?

阳光电源储能技术总监-汪东林:第一,储能市场在明年后年会快速发展。今年相比去年全球翻了一倍,国内目前预测翻两倍到三倍,从16%到42%,后面肯定还会以非常快速的速度增长。原因非常清晰!双碳、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未来全球都要绿色发展,这些前提条件就意味着新能源会快速发展。未来三年还是五年,一年会接入1000G瓦,今年全球大概是300G瓦。今年国内光伏装机预测是160到180,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光伏发展未来唯一受到限制的就是来自于电网的成本,解决电网的挑战只有发展储能。25%是电力系统要大量推储能的被迫的前提条件。安徽在前几年给风电配储能,其实后面并没有调用的背后原因是电网依然很稳定,不调用储能还是可以稳定运行。到今天,储能的装机已经超过30%,未来,局部地区很快超过50%,这个时候新能源渗透率会越来越高,就逼着电力系统必须配置储能,如果不配置储能,新能源是没法发展。

第二,储能这个行业是非常发展前期的状态,储能技术之间在今年或者明年我认为还是处在百家争鸣的阶段。现在储能技术非常多,锂电占到非常明显的地位,未来储能的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可能是很好的发展空间。关于锂电池技术本身也有很多的技术路线,模块化的、集中式的、浸没式的,各种各样的储能技术。大家都在推自己的技术,来验证自己的技术,得到市场认可。我认为明年后年储能还是会面临百家争鸣的状态,没有达到一家完全独大的状态。

第三,我对储能发展的担忧,储能标准相对来讲滞后,储能安全面对非常巨大的挑战,新进入的企业非常多,对电化学、直流侧的管理和控制,新进入的企业可能会有问题。我担忧未来行业标准不成熟的条件下,进入的企业越来越多,储能未来会有很多安全事故。下一个事故这个频次可能跟新能源车比较像,规模化上去了,风险敞口打开这是作为从业者的巨大担忧。

乐创能源董事长-潘多昭:我们聚焦工商业储能,去年全国工商业储能量不多,1个GWh左右,今年是工商业储能的元年,工商业储能随着最近很多地区的峰谷电价差又在拉大,市场第一线热度在陡增。成倍的增长有可能会超过大储的增长率!汪总讲的担忧,会先在工商业储能出现,因为它的数量比较多,进入门槛比较低。不像大储包括大型的阳光电源、盛弘,都有大量的研发以及大量的标准和全过程的管理经验。分散的工商业储能的风险会先出现,我们需要冷静去看待这件事情。我们作为在这个领域深耕和细耕包括长期做研发的企业,我们希望一方面同行对工商业储能的产品和后续服务体系要更加花精力和时间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产品,行业如果粗放式的发展到某个时间点可能会抑制储能行业的发展,储能仍需要懂技术、懂管理的企业继续贡献自己的行业方案。

沈文忠教授:工商业储能安全性极其重要,因为需要管控的点更多。

隆基绿能产品管理中心总裁-吕俊:第一个角度,我相当乐观,光伏产业的发展又进入到高速增长期,今年预计全球差不多是接近500G瓦装机量,明年可能接近800G瓦,55%的负荷增长。这么大的装机量需求,肯定有刚性需求,这是相互促进的。第二个角度,50万人参展,其中一大半的人看储能,说明大家对行业的热情是非常高的。从第三方统计数据来看,这个行业是在高速增长的,相信这个行业会持续发展,而且成本也会不断降低,很快进入到平价状态。

另外一个角度,我有些悲观,50万人参展是大量的非专业人员进入光伏,很多干光伏的人干储能,一些外行的人也干储能,大量的人拥进来,不专业的选手上场了,我相信就会导致许多企业降低标准,以次充好。在行业爆发的时候外行蜂拥进来,对产品设计不健全,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本来我们在健康发展,但是由于有些参与者采取不合适的竞争手段,对行业长期发展是不利的,这恰恰需要进行冷静面对。

盛弘电气股份储能事业部总经理-刘北:源网侧发展从长期来看一定是持续爆发。工商业市场现在是非常火爆的,可以达到3-4%的增长。大家在呼吁市场冷静,踏踏实实做行业有意义的事情,我有很深刻的感受,从火爆程度来讲,最近在上海展会包括各大展会上看到很多人力资源的人出现,他们过来挖人,或者自己企业带着HR总监在展会上找人,这都是带来行业爆发的体现。但其实也是一种人才的稀释,把一些顶尖的人才稀释到各个行业去。也是呼吁大家对储能健康良性发展多做一些关注,尤其对老牌企业来讲,就是在不确定性下怎么做好自己的产品,做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打磨产品上,这样才能在将来洗牌的时候活下来,并且活的更好。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