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保时捷利润暴跌99%,纯电反超增程,大车市场乱套了?

快报道

保时捷利润暴跌99%,纯电反超增程,大车市场乱套了?

不仅技术,大车市场领先者,往往也拥有更强的综合实力。

作者:夏日

车圈之势,风水轮转。世纪之交合资独领风骚,一十年代自主崛起,与合资分庭抗礼;过去十年,一批批新势力相继加入战局。

市场格局变幻莫测,但有一条铁律恒久不变——得大车者得天下。

1999年,奥迪把国产A6轴距拉长9厘米,后来演变成A6L,横扫高端轿车市场;SUV兴起后,保时捷卡宴、丰田汉兰达、路虎揽胜等大型SUV,撑起各自品牌的江湖地位。

燃油车时代,中大型、大型SUV的话语权被外国品牌牢牢把持,而到了新能源时代,终于轮到国产品牌登上大车舞台。

2017年,蔚来ES8横空出世,率先对BBA发起挑战;2022年,理想L9上市,首月交付破万;2023年底,问界M9上市,直到今天仍是鸿蒙智行体系内标杆车型。

大车之争在2025年尤为激烈,但国产与国外品牌在这块战场攻守已经易势:多次降价的汉兰达销量仍难止跌,卡宴跌落神坛,保时捷利润暴跌99%;而截止发稿,易车大型SUV热度榜前十几乎被国产厂商包揽,前五中问界、蔚来各占两席。

大车市场“变天”了。

从汉兰达到ES8,得大车者得天下

国内大车市场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

早在1999年,国产奥迪A6就比全球版轴距加长90mm,到了2005年,国产长轴距奥迪A6正式加上“L”后缀,精准地抓住了当时公务用车和高端商务用车对后排空间的极致需求,开创了豪华车加长风潮。

宝马和奔驰也相继跟进,推出L后缀长轴距车型。某种程度上,“BBA”的市场格局就是由L系列车型奠定的。

2009年开始,SUV市场开始爆发,年复合增长率一度高达40%。

丰田汉兰达正是在这一年开始国产化,上市仅半年就砍下3.5万台销量,在大型SUV里独占鳌头。

汉兰达之所以成功,在于它精准抓住了中国家庭用户对空间、舒适、经济、可靠的全场景需求,开辟了7座中大型SUV的市场,在豪华轿车和专业SUV之间撕开了一条口子。

此后十多年,汉兰达稳坐这一品类头部,期间无数竞品打着汉兰达挑战者的旗号上市,但汉兰达岿然不动。2014年,广汽丰田总计售出37.4万辆汽车,其中销量最好的是凯美瑞,汉兰达虽位居第二,但中型轿车提供的营收利润显然无法与中大型SUV同日而语。

可以说,当时的汉兰达既是广丰的“金山”,也是品牌的一块金字招牌。2015年,时任广汽丰田总经理小林一弘在汉兰达改款上市发布会上曾放话称:“只有钻石才能切割钻石,只有汉兰达才能超越汉兰达。”

这场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广汽丰田如何看待涡轮增压与混动动力这两项技术?”小林付之一笑,这为后来汉兰达跌落神坛埋下了伏笔。

2017年,一个和以前不一样的挑战者出现了。12月16日,蔚来初代ES8上市,2018年下半年开始交付后,约半年时间,累计交付量就达到了11,348辆。

这一成绩虽无法威胁到汉兰达,但它向市场宣示了国产品牌冲击豪华市场的决心,也成为了大三排SUV进入新能源时代的转折点。

蔚来以电动、豪华、性能切入市场,同为新势力的理想则围绕家庭,用“冰彩沙”+智能化+增程的组合杀入市场,向汉兰达发起挑战。

2021年,理想ONE全年卖出90,491辆,距离10.77万辆的汉兰达仅一步之遥,2022年理想L9上市,汉兰达彻底失去了还手之力,曾被小林一笑置之的混动技术里分支增程车,把汉兰达拉下了王座。

大三排SUV进入纯电时代

从理想L9到L8、L7、L6,从问界M9到M8、M7,市场规律证明,一旦旗舰大型SUV打开市场,便能带动同系列中型SUV热销。

因此,大三排SUV从来是车企必争之地,“得大车者得天下”。企业会把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配置、产品定义优先在大三排SUV上实现,再向其他车型下放。大三排SUV,可以看作技术和市场周期的一个风向标。

汉兰达、卡宴等车型逐渐式微,核心原因是产品力跟不上时代,在空间更大,舒适度更高,智能化更强的国产车面前没有竞争力,“品牌溢价”自然也无从谈起。

过去几年,大三排SUV市场曾一度被国产增程车型统治,但到2025年,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今年上半年,大三排SUV还是增程、插混和燃油的“三国杀”,但8月开始,纯电异军突起,到9月全面反超增程、插混、燃油,位居所有动力形式第一,大三排市场再度“变天”。

纯电的异军突起,主要源自蔚来旗下两款大三排SUV的热销。7月、9月,蔚来乐道L90、蔚来全新ES8两款新车相继上市。最新数据显示,乐道L90上市三个月累计交付33348台,蔚来全新ES8上市41天交付突破10000台。

纯电大三排为何能异军突起?曾经历过纯电低谷期的蔚来最为清楚。8月22日,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2025年是纯电拐点,用户从纯电技术带来的体验收益,大于因为加电不便带来体验损失。

增程当初能够压过燃油,是由于其可油可电的属性,让燃油车用户避免了续航焦虑的同时,还能享受到纯电的静谧、舒适和智能化体验。

如今纯电能够超过增程,也是类似的道理。一方面,纯电技术持续进步,纯电车型续航、空间不断提升,成本则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家充桩、公共充电桩慢慢普及,增程车主用油的场景越来越少,曾经可油可电的优势,今天正变成每天都要充电的累赘。

将更多精力投入纯电产品研发,如今已经是大部分厂商的共识。

一些原本主做增程的厂商,开始将研发资源转向纯电,比如理想今年下半年主推的车型i8、i6,均是纯电平台产品。另有一些原来主做纯电的厂商推出“超级增程”等产品,目的更多是切入细分市场,或是增强在北方部分区域的影响力。

一位问界销售向犀牛财经透露,门店目前最畅销的车型问界M7,选择纯电版本的用户占比超40%。“很多车主原来开的就是增程,换车目标非常明确,只看纯电。”

蔚来显然被低估了 

刚刚过去的10月,蔚来公司月销量首次突破4万,蔚来终于等到了纯电拐点的到来。

说“等”可能并不恰当,蔚来本身就是纯电拐点的推动者之一,乐道L90和蔚来全新ES8两款产品,则引领大三排SUV进入了纯电时代。

李斌在今年9月提出一个观点:“汽车行业的产品竞争来源于三个层面:最底层是技术路线,中间是产品规划,最上层是产品定义。”

大车市场领先者,首先是技术引领者。早在2023年,蔚来就率先推出在行业内真正的全域900V高压架构,电机、电池、电控、空调等核心高压元件的电压均超过900V。而蔚来能够在纯电技术上实现领先,ES8能中国高端纯电车型中首个完成三代迭代的车型,与其在换电纯电这一底层技术路线上的长期坚持密不可分。

此外,二代ES8上市时,蔚来只有一千多座换电站,而截至目前,蔚来已经布局了超过8300座充换电站,其中换电站超3500座,高速换电站超1000座,大大缓解了消费者续航焦虑。曾一度被外界视为累赘的基建投入,价值开始逐步显现。

不仅技术,大车市场领先者,往往也拥有更强的综合实力。

如何做好大车产品,考验的是车企的技术实力、产品定义能力;而造好、卖好大车,考验的是车企生产、制造、物流、传播、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协同作战能力,即蔚来一直强调的体系化效率。

比如在生产制造环节,乐道L90、蔚来全新ES8不仅没有重蹈ET5的覆辙,反而由于长期深耕纯电,与宁德时代等核心供应商长期合作,产能提升更加顺畅。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蔚来如何提振销量,何时走出亏损,持续受到外界拷问。今年三月,蔚来掀起CBU变革,李斌在内部重申四季度盈利目标,这些举措曾被解读为旨在降本。

但李斌在近期一场内部会议上对高管强调,CBU并非为了降本,而是为了提升体系化效率。从乐道L90和蔚来ES8两场上市战役来看,蔚来在体系化能力提升上已经初见成效。时至今日,外界需要跳出财务、成本的角度,重新认识蔚来。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蔚来的实力和价值,显然被低估了。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