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麦科田赴港上市:2名前迈瑞“营销总”的并购盛宴?

快报道

麦科田赴港上市:2名前迈瑞“营销总”的并购盛宴?

作者:繁晟

1943年,在前往战场的火车上,英国著名麻醉专家Robert Macintosh爵士正思考如何培训军医快速气管插管,并将“误伤”降至最低时,偶然间通过观察火车轮子的联动杆,获得了喉镜改进的灵感。

回到牛津大学后,Macintosh根据联动杆的原理设计了弯型喉镜片(Macintosh Blade),从而简化了插管流程,降低了对患者的伤害,提高了成功率。这一发明也极大促进了现代麻醉学及耳鼻喉学科的发展。

也是这一年,英国老牌麻醉和呼吸医疗设备制造商Penlon的前身朗沃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在牛津大学成立,而其创立初期的核心产品之一,就是革命性的Macintosh喉镜。

如今,拥有82年历史的Penlon将跟随它的新主人——深圳麦科田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科田”)二度闯关资本市场,计划登陆港交所主板,拟募资用于产品研发、优化整合产品线、扩大产能、建设营销网络、战略投资和并购、补充流动资金等。

然而,这家依靠持续并购实现医疗器械版图扩张的新晋“独角兽”,正面临着扭亏后如何提升主营业务盈利水平,巨额商誉如何避免减值风险,如何降低过度依赖经销商风险,以及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等诸多问题。

亏损不止 并购不停

麦科田前身玉升医疗成立于2011年,创始人为李冬岑及钱云周。创立初期,该公司主要从事输液及注射设备生产及销售,并于2年后更名为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至2015年,麦科田股权结构“面目全非”,原股东清仓离场,接盘方为迈瑞医疗(300760.SZ)前营销副总裁、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LIU JIE及其妻子李辉,迈瑞医疗前营销副总裁、战略发展部高级副总裁钟要齐。

2016年至2017年,麦科田相继完成A轮、B轮融资,引入中小企业基金、深创投、高瓴资本等战略投资者,并在资本助力下开启“迈瑞式”外延并购。2017年末,该公司斥资3550万元入主润普生物,涉足临床检验与输血检测领域。

2019年,麦科田通过C轮融资引入红土医疗。次年,该公司以5172万元入主生科原,扩张体外诊断业务,同时完成股改更名为现名,并启动A股上市辅导。

2021年至2023年,经历多轮融资、股权转让及股份互换后,麦科田投后估值从A轮融资的3.2亿元蹿升至82.45亿元,累计融资超过20亿元。期间,该公司分别以1.60亿元现金代价及17亿元交易对价,相继将Penlon、唯德康医疗(内窥镜)收入囊中。

随着持续的外延式并购扩张,麦科田迅速成长为一家全球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涵盖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三大领域,并已商业化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

受益于此,麦科田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肠内营养泵市场、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市场的占有率均位列第一,其产品覆盖140余个国家及地区,并在国内累计服务逾6000家医院……

然而,在激进并购期间,诸多“荣誉”加持的“小迈瑞”却深陷亏损困境。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麦科田实现营收分别为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52%;实现净亏损分别为2.26亿元、0.65亿元、0.97亿元,累计净亏损达3.88亿元。

成也并购困也并购?

IPO参考了解到,麦科田业绩整体呈回暖趋势主要依靠“外援”子公司助力,其中Penlon和唯德康的营收贡献占比超过九成。而溢价式并购也为麦科田带来高达9.08亿元的巨额商誉。

对此,麦科田在招股书中表示,商誉反映了交易对价相较于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溢价,该公司无法保证标的公司业绩达预期,亦无法保证未来不会发生商誉减值亏损,任何商誉的重大减值均可能对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唯德康曾是“消化药一哥”奥赛康的收购目标,当时交易价格拟定为8.34亿元,交易标的为唯德康60%股权。双方初步协议签订后,因唯德康业绩下滑引发监管质疑,重组方案最终于同年10月被证监会否决。

2022年4月,在奥赛康准备继续推进重组时,麦科田以17亿元报价拟全资收购唯德康,并成功“截胡”。而唯德康的估值也较奥赛康出价对应的估值提升逾两成。

麦科田扭亏背后成色欠佳

2025年上半年,凭借生命支持(肠内营养泵、Penlon)、微创介入(内窥镜、唯德康)两大核心板块的业绩增长,麦科田实现营收7.87亿元,同比增长15.41%;实现净利润0.41亿元,首次扭亏。

然而,历经长达5年的等待,麦科田却始终未能向A股市场迈出实质性一步,并于2025年7月结束第十九期IPO辅导后,转战港交所。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称,一方面,过度依赖并购推动业绩增长,导致麦科田在并表效应褪色后,营收增速放缓趋势凸显。同时,尽管该公司被称为“小迈瑞”,但相比之下,其自研方面的内生性业绩贡献占比较低,且目前仍需大量资本推进版图扩张,较迈瑞医疗的“自研+并购”双轮驱动模式还有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麦科田实现扭亏并非主要来自其主营业务贡献,整体成长性欠佳。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同比增长37.26%;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其他开支合计同比缩减0.27亿元;融资成本和资产减值同比分别下滑41.59%、77.31%。而该公司累计净亏损仍高达10亿元。

此外,麦科田销售模式主要以经销商为主,并存在经销商大量流失风险。招股书显示,在收购Penlon和唯德康后,其经销商数量从2022年的2895家增加至2024年的3694家,但不活跃经销商数量从2022年的753家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1661家,远高于活跃经销商数量增速。

对此,麦科田在招股书中表示,由于该公司主要依赖经销商销售产品及其在医院招标程序中的作用,若经销商减少、延迟或取消订单,可能导致该公司收入或增长的可持续性出现重大波动或下降,从而对其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IPO参考注意到,麦科田还存在内控问题。华泰证券在最后一期辅导报告中指出,麦科田仍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能够有效得到执行。辅导小组及各中介机构后续将根据前期梳理结果,辅导该公司进一步完善整体内控制度的建设,并形成有效的财务、投资以及内部约束和激励制度,提升治理水平,保证实行规范化运作程序。

据了解,2024年7月,因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全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麦科田子公司生科原被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行政措施,并被要求停产整改,直至2024年11月才恢复生产。此外,麦科田还曾存在注射泵抽检不合格、产品召回,以及违法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等情形。

再将时间拉回至1943年,当时的Robert Macintosh爵士肯定不会想到,凭借他发明的喉镜成长起来的Penlon,如今会被中国医疗行业的“独角兽”收购,并成为后者实现扭亏的“主力外援”及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筹码。

也是这一年,“我们现在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名言流传至今。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