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任子行财务总监成“高危职业” 13年9次换人!

快报道

任子行财务总监成“高危职业” 13年9次换人!

作者:七佰

来源:IPO参考

A股,从来不缺少会讲故事的上市公司,但是把故事讲成“事故”的却并不多见。

6月20日晚间,昔日网安明星股任子行发布两条重磅公告:

一是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任子行涉嫌虚增营业收入、虚增利润拟被中国证监会处罚;

二是因连续3年财务造假,任子行股票将于6月24日被实施ST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任子行”,6月23日停牌1天。

作为网络安全行业较早上市的公司,任子行上市十余年集齐了网络安全、网络游戏、数字货币、区块链、跨境支付及至DeepSeek等十余项热门概念。

这也让任子行在一段时间里成为A股市场的明星股。2015年巅峰期,其股价一度突破百元大关,是当时创业板牛市的代表性“妖股”。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任子行从明星股到现在“爆雷”,源于其一次次颇有争议的并购。

在此期间,多达8名财务总监轮番上阵,“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更为这次“爆雷”增添了一丝戏剧色彩。

失控的收购与流水的财务总监

任子行自上市以后,前两年股价表现并不算出色。转机是2014年到2015年的那波牛市,让任子行成为那段时间A股的明星选手。

从2014年开始,任子行开始了“买买买”的模式,这也为今天的“爆雷”埋下了伏笔。

2014年9月,任子行以现金及非公开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丁伟国、蒋利琴等4名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苏州唐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人数码”)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对价为6.03亿元,这次收购溢价率高达698.69%。

IPO参考查阅当时的报道发现,截止到2014年6月底,唐人数码的净资产仅为7000多万元,属于典型的高溢价收购。

从资本市场来看,这笔收购在当时看无疑是成功的。凭借“网络安全+网络游戏”的概念,任子行股价在大牛市行情加持下,于2015年冲上高点,当年6月1日,其股价高达102.85元/股。

不过,其后便是不完美的结局了。唐人数码在收购完成后,于2015-2017年踩线完成业绩承诺。但业绩承诺期一过,2018年唐人数码业绩“变脸”,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了50%以上的降幅。当年任子行就对其计提了1.11亿元的商誉减值。

2020年7月20日,因业绩承诺问题,任子行将丁伟国、蒋利琴等4人告上了深圳中院,要求补偿5.9亿元。

2016年12月23日,任子行再度出手,以自筹资金4.10亿元收购深圳泡椒思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泡椒思志”)100%股权。泡椒思志从事移动应用分发及手游代理等业务。财报显示,2015年其营收为5775.60万元,净利润为284.22万元。2017年至2019年的业绩承诺合计不低于1.5亿元。

但这次收购表现更为差劲,泡椒思志直接连续3年未实现承诺业绩,期间更与任子行之间互相诉讼。最后,任子行不得不在2019年计提了2亿多元的商誉减值。

然后,我们再来看下引发任子行“爆雷”的一场收购。

2015年3月,任子行以1500万元收购了中科新业持有的北京亚鸿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鸿世纪”)51%股权,成为控股东。

这笔收购最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于,截至收购前2014年亚鸿世纪的净资产仅有163.15万,处于亏损300.42万元的状态,堪称是高价“收破烂”了。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任子行收购以后亚鸿世纪业绩竟然神奇大增。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64亿,同期增长674.31%,实现净利润3295.28万元,同期增长351.47%。

2017年7月21日任子行以1.84亿元发起了对亚鸿世纪剩下股权的收购,这次收购价较账面净资产增值率竟高达1882.24%。

任子行表示,本次收购将有利于该公司及亚鸿世纪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更好地实施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对该公司提升在互联网通信管理部门的互联网安全管理平台和电信运营商及其他中小IDC/ISP的互联网安全监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亚鸿世纪承诺2017—2019年每年度实现的并表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500万元、4550万元和5460万元,合计承诺业绩不低于13510万元。

然而,接下来又是“重复昨天的故事”。亚鸿世纪2017年至2019年踩线完成业绩承诺之后,业绩开始持续下滑,最近3年更是累计亏损8241.27万元。

说起来,任子行对亚鸿世纪真的很放纵。收购完成后既没有委派财务监督,还保留原管理团队保持子公司独立运营。

用张信哲的歌来说:“让你疯,让你去放纵;以为你,有天会感动。”结果就是,亚鸿世纪失控了。

2018年,亚鸿世纪搞起了虚构交易,具体方式是其以“创新项目”名义中标后,与第三方签订虚假合同,伪造资金流水,3年间为母公司虚增收入1.12亿元、虚增利润7328万元。

2020-2022年上半年,亚鸿世纪虚增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695.13万元、4843.54万元、2692.96万元,分别占当期报告记载金额的4.21%、6.97%、10.81%;虚增利润的总额分别为1940.69万元、3731.74万元、1656.09万元,分别占当期报告记载金额绝对值的85.93%、70.03%、30.79%。

显然,任子行给亚鸿世纪的“自由过了火”,会计差错更正、被立案调查、涉嫌财务造假被处罚、成为ST股,最终为这次失控的收购买了单。

颇为戏剧性的是,或许是接连不断的收购失利也让任子行的财务总监成了“高危职业”。IPO参考统计,任子行上市以来频繁更换财务总监,13年间换了9次人,合计8人坐过这个位置。

具体来看:

2010-2013年,陈文

2013-2014年,周益斌

2014-2016年,孙文杰

2016-2017年,钟海川

2017-2018年,张晓辉

2018-2019年,杨志强

2019-2020年,李加桥

2020-2024年,李志强

2024年6月起-至今,钟海川(二次入职)

这8位财务总监中有5人遭证监会处罚。2019年底,任子行因存在收购标的游戏业务违规经营、投资决策不谨慎的问题;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会计基础薄弱的问题。深圳监管局对任子行时任财务总监孙文杰、钟海川、张晓辉、杨志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然后就是这次财务造假,对时任财务总监李志强处以100万元的罚款。值得一提的是,任子行财务总监任职基本上在职1年,甚至一年都不到。而李志强是干得最久的,有近四年。

IPO参考查阅任子行历年财报发现,李志强2020-2024年,分别领取薪酬36.84万元、47.75万元、54.23万元、58.19万元、24.13万元,合计221.14万元。也就是说工作4年,近一半的工资要交罚款了。

最后的输家是7万股民

从表面看,此次财务造假事件任子行是被子公司亚鸿世纪坑了。

任子行董事长景晓军及兄弟景晓东是一致行动人,从2019年开始便频繁套现:2019年12月5日-11日,减持1.5462%股份,套现约1.05亿元;2019年12月16日-2020年3月,二人又累计减持约2600万股,套现超3亿元。

2020年3月-5月,景晓东又多次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任子行,累计减持约1500万股,套现约1.2亿元。

这还没有完,2020年12月3日,景晓东再次减持1249.85万股,占流通股本的1.8554%,套现约8898.93万元。

2022年,一致行动人华信行再次出手,减持673.63万股,套现约7052.76万元。

2023年景晓军原计划继续减持。不过,当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规定若上市公司近3年未分红,控股股东不得减持。由于,任子行自2020-2022年连续3年没有分红,景晓军的减持计划不得不终止。

早在2012年上市初期。景晓军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任子行股份约为77.47%。而截至2025年6月,景晓军直接持股比例降至26.65%,一致行动人华信行持股为2.05%,合计控制股份不足30%。

任子行在收购时约定,收购资金中的绝大部分需用于购买任子行的股票,分3年解禁。

而亚鸿世纪在连续3年踩线完成对赌协议后,原管理层于2021年出手全部股票。据统计,林飞、马萍等原管理层合计套现约1.84亿元。面对合计350万元的罚款,可谓是“洒洒水啦”。

近7万名无辜股民却承受惨重损失。

惨痛教训警示投资者:股市风险深重,决策务必审慎。投资不应被概念炒作或短期涨跌所主导,核心在于深度剖析公司基本面、严格审视财务报表真实性及评估公司治理水平。对诸如高额业绩承诺、高溢价并购以及业绩频繁“变脸”等关键风险信号,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同时,投资者应主动关注并利用监管机构发布的调查、处罚信息及警示案例,将其作为重要的风险识别工具,持续提升自身防范能力。

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规避陷阱,避免成为资本游戏中的“炮灰”。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