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小牛电动第二财季收入大增 下沉产品应对品牌竞争

快报道

小牛电动第二财季收入大增 下沉产品应对品牌竞争

小牛电动的营收来自于智能电动车的销售。

作者:少言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美东时间8月16日,小牛电动(NIU.NASDAQ)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1财年第二财季财报。

财报显示,小牛电动第二财季营收为9.45亿元,较2020财年同期增长46.5%;净收入为0.92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61.6%。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净收入为1.04亿元,较2020财年同期增长53.4%。在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6个月中,小牛电动营收为14.92亿元,净收入为0.86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小牛电动是智能城市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产品为两轮电动车,同时提供基于SaaS的两轮电动车智能共享业务解决方案。

销量增长中下降的单车收入

在2021财年第二财季,小牛电动的业绩保持增长,但营业成本也随之增长,而毛利率却有所下降。财报显示,2021财年第二财季,该公司的营业成本为7.30亿元,同比增长46.9%;毛利率为22.7%,略低于2020财年同期的23.0%;净利润率为9.7%,高于2020财年同期的8.8%。

小牛电动的营收来自于智能电动车的销售。2021财年第二财季,小牛电动车销量为25.30万辆,同比增长58.0%,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为24.60万辆,同比增长58.8%,国际市场的销量为0.70万辆,同比增长34.8%。

在2021财年第二财季,小牛电动的营业费用为1.37亿元,同比增长47.9%。营业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为14.5%,2020年同期为14.4%。其中第二财季的销售及营销费用为6887.33万元,2020财年同期为4560.38万元,同比增长51.0%。

2021年第二财季,小牛电动的研发费用为3084.77万元,2020年同期为2397.67万元,同比增长28.7%。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为3.3%,2020年同期该比重为3.7%。小牛电动在财报中表示,该部分费用主要是员工成本增加480万元,股权激励费用增加120万元。

据财报,小牛电动的电动车业务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为7.58亿元,同比增长44.9%,占电动车业务总营收的92.9%。小牛电动表示,该部分业绩增长主要受中国零售市场扩张和新产品的推动,据小牛电动介绍,其在第二财季增开了450家门店。

2021财年第二财季,小牛电动的电动车业务在国际市场的营收为0.58亿元,同比增长1.2%,占电动车业务总营收的7.1%。

此外,小牛电动在销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毛利率却下降了0.3个百分点,小牛电动表示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上升。同时,小牛电动每辆电动车的成本为2885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3103元下降7.0%。对此,小牛电动表示主要是由于产品组合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2021财年第二财季,小牛电动电动车的平均价格为3734元/辆,2020财年同期为4027元/辆,同比下降7.3%。其中,在中国市场的平均价格为3079元/辆,2020财年同期为3373元/辆,同比下降8.7%;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为8259元/辆,2020财年同期为10995元/辆,同比下降24.9%。

下沉产品应对品牌竞争

据了解,小牛电动最初定位于高端智能两轮电动车,8月17日,小牛电动对GPLP犀牛财经表示,其目前的下沉策略更多的是产品的下沉,而不完全是城市的下沉。

小牛电动旗下产品组合包括8个系列,包括NQi、MQi、UQi、Gova、RQi、TQi、NIU Aero和凯奇,其中,Gova系列(其中包括G系列、F系列、C系列)为低价车型。第二财季,G0和F0的销量占总销量的比列为30.4%,第一财季该比例为38.2%。

低价车型畅销,必然压低小牛电动产品的平均价格,也会压缩小牛电动的盈利空间,但小牛电动也表示,城市下沉会是中长期的战略,但不会做2000元以下的低端市场,城市层级上预计未来会下沉到三线和部分四线城市。

与小牛电动不同的是,其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对手雅迪、爱玛、新日等都是从下向上发展的品牌,前期依靠性价比,快速占领市场份额,提升影响力。虽然品牌后期向上发展会有阻力,但这也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

小牛电动对GPLP犀牛财经表示,其核心竞争力在品牌上,以往小牛电动通过定向的广告投放、媒体投放,赞助选秀节目、网剧,与知名品牌推出联名款,组织线下用户活动等方式来打造小牛的品牌,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投入。

不过,无论是哪一个市场,竞争都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高端品牌要下沉市场,平价品牌要冲击高端智能化产品。小牛电动在高端市场已经受到了来自雅迪、九号电动车等厂商的压力。在中低端市场,其他品牌依靠前期的经销网络盘踞市场,小牛电动下沉市场之路还要走很远。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智能两轮电动车的需求还会存在,市场空间很大,但小牛电动或面临一场较大的自我更新环节。小牛电动一开始就坚持锂电和智能化的方案,但众多锂电池的替代技术和产品已经出现苗头,小牛电动在这方面的技术优势又能维持多久。

(本文仅供参考,不做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