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不靠谱的FA:披着天使外衣的皮条客 一问发家史就露馅
FA,全称Financial Advisor,财务顾问是也。
“理性投资,成熟创业。”欢迎关注GPLP微信公众号,搜索“gplpcn”、个人微信号“gplp88”
坦率地说,拉皮条,几乎已经成了业界对FA们的价值的共同认识。偶尔也有采访对象曾半开玩笑滴对我这个媒体民工说,“其实,你也可以兼职做做FA啊。”可一来,我这个有点臭文人气的媒体民工还不愿腆着脸来干这拉皮条的勾当,偶尔当当公益“红娘”也就算了,收钱包成的事儿咱实在干不了。二来,我一贯认为,真正靠谱的FA,还是需要两把刷子的。
比如,不同的VC、PE有什么样不同的口味喜好(这里说的,不只是领域、项目数据、创业者背景出身等方面的偏好,也包括该VC想向下游接盘者讲述怎样的故事等对创业者来说通常不易理解的方面);同样一个案子如何能够被包装成不同的故事来sell给不同的投资人;在具体估值、谈价的过程中,如何察言观色、起到润滑剂的作用,等等。
所以,理论上,FA本是个苦逼的差事。但无奈,在天朝,越是苦逼的差事,越能激发人挖空心思找捷径的潜能,尤其是一些非机构化的个人FA。酱油君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朋友提及这些人时,大家都有过类似的“被骗”经历。甚至有人戏称,没有类似经历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在这圈子里混的。
不过,真正重要的是,如何鉴别这些“不靠谱”的FA们,以便在不小心遇到时快速闪开。酱油君根据自己的见闻总结了一下一些典型的“不靠谱”特质:
1、 喜欢披上“天使投资人”的外衣——前两年资本市场热火朝天时,天使投资人这个“舶来品”称呼也遍地开花。而对个体户FA来说,这几乎是最好的伪装。毕竟,投资人的身份可要比中介更容易获得创业者的初步信任。
2、 花在媒体和社交网络上的时间远多过做投资——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自己是所谓的“天使投资人”,他们通常会投入相当部分的精力在社交网络上写各种创业ABC、心灵鸡汤之类的段子,然后吸引媒体注意,接受采访,努力让自己成为“名人”。
3、 一被问及发家史,就开始语焉不详——但只要是伪装,就一定会留下破绽。对FA来说,发家史就是最大的硬伤。真正的天使投资人,除了有广阔的人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独到的远见之外,MONEY仍然是最硬的后盾。所以,一旦你刨根问底地追究下去,他们通常会对自己的“第一桶金”到底是怎么来的,数量又有多少,等等,语焉不详起来。
4、 什么行业都看——一般的投资人,无论是天使还是机构,单个个人所专注的投资领域通常不会超过三个。如果你发现你眼前的这位“天使”,从游戏到电商再到移动互联网的各类工具应用无所不看,那么,尽可能多留一个心眼吧。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