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当“药中茅台”光环褪色,片仔癀能否治好“单品依赖症”?
2025年10月,曾经市值逼近3000亿元的“药中茅台”片仔癀,交出了一份令市场失望的成绩单。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4.42亿元,同比下降11.93%;实现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降20.74%;扣非净利润暴跌30.38%,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锐减62.53%。
这份财报创下了片仔癀自2015年以来的最差业绩表现,也是近十年来首次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双双为负。
那么,作为曾经被资本追捧为“永不下跌”的防御型股票,片仔癀的稳健增长轨迹为何被打破?
首当其冲的,便是原材料成本的飙升,其核心产品片仔癀锭剂依赖的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1月的65万元/公斤,飙升至2025年1月的165万元/公斤,涨幅超150%,甚至远超同期黄金价格。
为转嫁成本压力,片仔癀在2023年5月将锭剂零售价从590元/粒,提至760元/粒,涨幅达28.8%,但提价幅度依然无法覆盖成本升幅。而且,消费端对高价产品的承接力已逼近极限,在经济增速放缓、理性消费主导的背景下,片仔癀作为高端礼品和“保健奢侈品”的需求锐减。
2024年底,黄牛回收价跌至500元/粒,不仅与4年前品被黄牛炒至1500元/粒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甚至已低于官方指导价,渠道库存积压严重。这一点,从片仔癀应收账款增速连续多个季度高于营收增速中就可见一斑。
如今其官方指导价760元的锭剂,在零售渠道实际售价已降至650元左右,临期产品甚至低至350元,提价策略彻底失效。
如果说提价策略的失效只是表象,那么“单品依赖症”则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近年来,片仔癀确实做了多元化尝试,比如拓展化妆品、医药流通、心脑血管用药等业务,但收效甚微。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化妆品收入仅3.2亿元,同比下滑23.82%,占总收入比重不足6%;以安宫牛黄丸为主的心脑血管用药,收入则暴跌71.04%,毛利率降至8.94%。
多元化尝试的失败,一定程度上也与其战略偏差有关。一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仅1.8亿元,远低于同仁堂、华润三九等对手,研发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跨界业务如牙膏、药妆等也没有在市场树立品牌认知,消费者对片仔癀的联想集中于“保肝护肝”。
面对困局,片仔癀正尝试多维度突围。成本端,天然牛黄价格回落与进口试点政策可能缓解压力;产品端也在加码创新药研发,如温胆片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有望填补焦虑症中药治疗空白。但这些举措需长期投入,短期内难以扭转业绩颓势。
分析人士指出,当稀缺性炒作退潮,老字号企业必须直面创新不足、渠道脆弱与消费理性化的挑战。而对于片仔癀来说,能否跳出提价依赖,构建产品、研发与市场的正向循环,将是其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