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硅谷风投正集体押注一批“反叛”的AI实验室,一个月砸下25亿美元,AI研究需要巨头体系外的新范式

行业事件

硅谷风投正集体押注一批“反叛”的AI实验室,一个月砸下25亿美元,AI研究需要巨头体系外的新范式

来源:ZFinance

短短一个多月,硅谷最敏锐的那批投资人正在做同一件事——押注新一代“AI 实验室”,也就是被称为 neolab 的研究型创业公司。它们不是去复刻 OpenAI 或 Anthropic 的商业路径,而是试图在巨头忽视的方向上,重新定义 AI 研究的范式。

根据The Information报道,仅五家 neolab 初创公司,就在过去一个月内完成或洽谈了高达 25 亿美元 的融资。

这股热潮背后,是资本对“研究本身”重新定价。随着 OpenAI、Anthropic、Google 等巨头不断扩大模型规模,训练投入早已突破百亿美元级别。行业逐渐意识到,巨头的优势同时也是枷锁——当组织被规模、流程与算力体系锁定,它们便难以快速试错。而 neolab 创业者要做的,就是用更小的团队、更高的研究密度、更冒险的理论假设,去挖出巨头体系外的“新金矿”。

前 OpenAI 安全研究员 Eddie Zhang 创立的 Isara,正是这场变革的代表之一。公司正在研发一套能让上千个 AI 智能体同时协作的软件系统,用以解决复杂任务,如财报预测、企业尽调、法律文件分析等。Zhang 最近正与多家投资机构洽谈融资,目标估值约为 10 亿美元

知情人士透露,Isara 的核心研究难题不在“算力规模”,而在“协调机制”——如何让成千上万个智能体在冲突中找到共识、在不确定的任务里自动分工。这意味着不仅要攻克智能体规划的问题,还要在“信用分配”“长期强化学习”与“安全边界”之间重新平衡,这一切都需要耗费巨额资金与时间。

Eddie Zhang 曾在 OpenAI 的安全团队中负责多智能体系统研究。他相信,未来的智能不来自“单一超级大脑”,而是由成千上万个小智能体协作组成的“数字社会”。而 Isara 想做的,是让这些 agent 像公司部门一样,分工合作、形成稳定的治理机制。这是对 “智能体自治” 的一次系统级探索,也可能是继大语言模型之后最具潜力的新范式。

另一家备受关注的公司 Humans&,由前 xAI 研究员 Eric Zelikman 创立,目标是打造“具备情感智能”的 AI。公司成立数月,便已与投资人讨论以 40 亿美元估值融资 10 亿美元 的可能性。知情人士称,Nvidia 与 AMD 均有意投资——两家 GPU 巨头希望这些新实验室成为下一代算力大户。

Zelikman 的研究核心在于将 强化学习 扩展到“长时任务”,从几分钟的代码或数学问题,拓展到数周甚至数月的现实任务,比如 AI 进行长期决策、战略规划或陪伴型对话。这种研究方向的意义在于,AI 不再追求“一次答对”,而是追求“长期最优”,不再是模仿人类语言的镜像,而是具备自我情绪建模与长期目标权衡的“新智能”。

这类研究极其昂贵、周期漫长,也几乎没有成熟商业模型,但资本依然愿意押注——因为这是对“模型即产品”逻辑的反叛。当整个行业都在卷推理速度与上下文长度时,这些新实验室选择去卷“思维方式”与“行为结构”。

巨头的存在感依然压迫。OpenAI 与 Anthropic 今年合计营收或将达到数百亿美元,并计划到 2028 年累计投入 1340 亿美元 的算力开支,用以训练下一代模型。这几乎让后来者看不到突破口。

然而,这种规模本身也孕育了缝隙。前 Salesforce 首席科学家、You.com CEO Richard Socher 直言:“当你把整个组织、基础设施、招聘体系都围绕某一种范式搭建完,要转向几乎不可能。”他本人也在筹建一家新实验室,计划融资 10 亿美元,目标是“用 AI 来自动化 AI 研究”。

Socher 认为,大模型的研究范式已经被固化在“单次最优输出”上——用户提问、模型回答、循环结束。新的实验室要打破的,是这种“一问一答”的交互结构,让 AI 拥有自我反思、迭代与持续实验的能力。他的目标是打造一种能“自发提出新假设、验证假设、再修正自己”的研究型智能体。

资本押注 neolab,不仅因为好奇,也因为它们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风险”。Adept、Inflection AI、Character.AI 等曾经的明星实验室,最终被 Amazon、Microsoft、Google 收编——投资人虽未暴赚,但至少回本。对于风投机构来说,这种“半退出”模式反而形成了新的安全边界:最坏的情况是卖给巨头,最好的情况是创造下一个 OpenAI。

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细分研究实验室”在崛起。由前 OpenAI 研究负责人 Liam Fedus 创立的 Periodic Labs,正以“AI 自动化科学研究”为目标,率先应用于低能耗超导材料的探索领域。另一个新实验室 Reflection AI,则由两位前 DeepMind 研究员创立,专注于高质量开源模型,正面挑战 OpenAI 与 Anthropic 的闭源路线。

这些实验室共同指向一个趋势:AI 研究正在从“单点能力的竞赛”转向“多智能体协作、长期学习与可解释性”的系统竞赛。它们不像巨头那样追求短期商业回报,而是押注在“研究范式”的更新迭代上。

但问题仍然存在:这些 neolab 能活下来吗?

算力成本仍然是最大考验。当巨头占据高端 GPU 供应链,小团队的计算资源只能依靠创新架构与高效训练策略来弥补,比如稀疏化模型、低精度推理、蒸馏与多专家(MoE)混合系统等。其次,长期任务的评测体系尚未成熟,行业仍缺乏衡量“智能体协作质量”“长期任务表现”“研究自主性”的标准。

真正的挑战,在于商业模式——这些公司如何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找到自我造血的路径?业内普遍认为,neolab 必须以“中间成果”为核心,嵌入特定行业场景,如自动化投研、企业财务分析、实验材料设计等,让“研究—产品—收入”形成闭环,否则就只能成为巨头的孵化池。

更多关于 行业事件的文章

  • 行业事件

    红杉合伙人重磅发声:我们正身处AI泡沫,80%的钱投错了地方,毛利率会是AI应用穿越周期的生死线

    By

    来源:ZFinance David Cahn 是那种会让创投圈同时兴奋又不安的投资人。作为 Sequoia Capital 的合伙人、这一代最有影响力的 AI 投资人之一,他一边亲手押中了 W...

  • 行业事件

    存储芯片,前所未有

    By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作者:L晨光 近期,存储赛道热度席卷全球。 在《存储芯片“超级周期”,真的来了?》一文中,笔者对存储市场周期进行了分析预判,“超级周期”、“前所未有的新繁荣”等行业论述持...

  • 行业事件

    AI与机器人行业,谁能率先穿越“死亡之谷”

    By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吴微 在特斯拉工厂里,人形机器人正熟练地完成精密装配;医院诊室内,AI辅助诊断系统精准识别早期病灶;数据中心中,国产AI服务器集群支撑着大模型的持续训练。这些不再停留在演...

  • 行业事件

    资本锚定未来!览富财经网闭门会议解锁二级投资市场五大黄金赛道

    By

    来源:览富财经 初冬的湖州,智慧与资本的风云际会。2025年11月7日至8日,由览富财经网联合国内顶尖私募机构主办的高端财经闭门会议――“财富解码湖州之旅”在风景如画的浙江湖州西塞山前度假村成...

  • 行业事件

    中美算力,都等电来

    By

    来源:未尽研究 中国与美国要兑现token经济学,都需要用电力来破题。两国情况各有不同。美国的问题在于缺电,发电与电网基础设施落后,token产出规模受限于电力规模;中国的问题在于用电力换算力...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