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数字健共体“出圈”,微医获国资投资者“押注”

商业

数字健共体“出圈”,微医获国资投资者“押注”

近期有消息称,数字医疗平台微医获得10亿元+的融资,国有产业投资基金领投。其中更值得关注是,之所以收获大笔“押注”,得益于微医以“数字健共体”为核心的业务板块的快速增长。

不得不说,“数字健共体”在2022年属实有点“出圈”。

在政策层面,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相关文件提出,“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产业层面,该模式在山东、天津等全国范围内密集复制落地;资本层面,相关深度参与的数字化平台得到行业及投资机构的持续关注。

暂时撇开“孔方兄”不谈,值得行业讨论的是:相比传统业态,数字健共体有何特别之处?它能否、或将如何深刻改变这个行业?政策及资本加持下,数字健共体能否承载行业更多的期待?

“与众不同”的数字健共体

“数字健共体”这一业务模式是由微医在2019年首次提出并落地,目前已在包括山东、天津、福建、上海等多省(市)实现迅速发展。

结合公开资料,“数字健共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在合作模式上,由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广泛的公立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其次,在业务落地上,重点以慢病管理为切入点,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的标准化服务;三是,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对整个医疗服务体系进行赋能。还有最为重要的是,有赖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实现医改政策的突破,特别是医保支付政策以及绩效激励机制。

“天津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20年天津市人民政府与微医签署《数字健康战略合作协议》;同年4月,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指导下,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天津市16个区266家基层医疗机构组建的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全面启动建设,落地统一的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四朵云”平台及线下标准化的慢病管理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医保“整体打包付费”、“按病种和按人头打包付费”等支付方式,并在总额预算管理下根据医疗健康管理质量考核结果,落实“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健康责任制。

数据显示,天津健共体内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6.68%,管理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者血糖达标率提升21.58%;已落地按人头付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结余率达到16%-31%;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最高提升了280%。

国家层面也关注到了数字健共体的落地成果。

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五部委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针对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重点任务指出“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这是“数字健共体”首次出现在国家多部委工作计划中。

改变“生产关系”:从价差到效差

业内人士分析,数字健共体是行业探索的一种新的业态或服务模式,不过更深层次看,该模式也是数字医疗发展到新阶段、结合我国医改实践的落地成果。

在数字医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2010年至2014年,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开始向传统医疗卫生行业渗透,原本只能在实体医院完成的医疗行为陆续“上网”,用户日渐熟悉了线上挂号、轻问诊、线上购药等服务。

接着是“互联网医院”阶段。在2015年左右,国家陆续出台多项国策,鼓励传统医疗行业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全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问世,开创在线诊疗、电子病历共享、电子处方等改革举措的先河。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提高远程医疗协作水平作为推动医联体更好在基层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之一;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强调“医疗联合体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而 “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以福建三明为代表的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加之疫情催化,加速了各地区医疗体系及服务整合共享的脚步,数字医疗正式迈入“紧密型互联网医联体”的新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将数字医疗技术深度融入新医改,充分发挥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技术、资源等多方位的优势,“数字健共体”应运而生。

2021年9月,福建三明出台《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实施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完善工程”成为六大工程之首。方案提出,形成合理的分级诊疗就医秩序,健全健康管护体系,完善健康管护制度,同时明确医保基金打包支付结余的资金可纳入医疗服务收入,用于健康管护、慢病管理、健康促进等。在微医等数字医疗平台的助力下,三明亦积极组建“数字化健共体”,加速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三明医改的示范效应,也为数字健共体的全国推广再添一把火。

从天津及三明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数字健共体不仅激活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提升了“生产力”,还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改变,即从“价差模式”走向“效差模式”。

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体系中,通常以治病为中心,按项目付费,提供非连续性服务,患者数据散落在各医疗机构,彼此割裂,医务人员的激励主要从药品、耗材供应链“价差”中来。

而数字健共体则以健康为中心,按病种/人头付费,医务人员在患者完整的数字健康画像的引导下,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激励从患者健康水平提升、医疗费用节约的“效差”中来。

成为医改新路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6亿,占所有人口的18.7%,由此带来的慢病性发病形势日益严峻。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我国正推动医疗服务体系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特别是以医保支付改革为牵引,逐步从“为具体医疗服务项目买单”转向“为老百姓健康买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利用数字化等新技术,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的健康服务体系,正在成为当下及未来大健康产业创新的方向与焦点。

透过“数字健共体”实践,可以发现其在推动医疗服务体系升级中的开创性价值——它通过医保支付改革和数字化技术的双向联动,持续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经济性、有效性和透明性,最终实现“为大医院分担压力、为基层医院提升能力、为支付侧提升效率、为百姓改善健康指数”的医改目标。

普华永道发布的《2021年中期中国医疗健康服务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展望》中指出,得益于医疗消费需求的释放、政策对医疗体系改革的引导,中国医疗大健康市场规模已达到13万亿元,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3%,跃居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在资本及政策持续加持下,数字健共体或继续加快落地步伐,这一新业态或将为数字健康赛道带来可观的市场扩容。同时,我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统一市场和人口大国之一,受益于数字医疗飞速发展,也将有机会在数字技术驱动下,实现大健康产业的弯道超车。

更多关于 商业的文章

  • 商业

    宁波银行上半年净利129.47亿元,同比增14.90%

    By

    8月24日晚间,宁波银行正式对外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47亿元,同比增长14.90%;不良贷款率0.76%,拨贷比3.71%,拨备覆盖率48...

  • 商业

    边缘计算时代 企业如何加速创新

    By

    当下,随着各行业都在向边缘计算加速前进,企业也在寻找全新方法提高效率,并且利用数据不断产生价值。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协同发展云服务与边缘计算服务”以及“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

  • 商业

    《人民日报》刊发周云杰署名文章:以工业互联网助力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By

    今天,《人民日报》刊发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署名文章《以工业互联网助力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原文实录: 《以工业互联网助力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周云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 商业

    长城基金陈良栋:市场渐入Alpha选股阶段,看好汽车等行业

    By

    节后投资该如何布局?展望后市,如何看待2023年投资机会,哪些细分板块值得关注? 长城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成长股猎手”陈良栋认为,在疫情防控优化、稳增长政策频出等利好因素刺激下,市场风险...

  • 商业

    云徙2022:坚持追光 韧性生长

    By

    数字经济的崛起与繁荣,正在成为引领经济发展和企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企业数字化进程加速,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和变化。 2022 是云徙科技成长的第六个年头。这一年云徙科技依然稳中求进...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