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解码建设银行“双碳”实践的创新路径

快报道

解码建设银行“双碳”实践的创新路径

正是建设银行每一个精准支持的项目,每一次负责任的资金投向,共同汇聚成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奔腾江河。

作者:柳白

随着国家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近期多家银行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已突破1700亿元,相较于2024年全年约2225亿元的发行规模,今年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显著增长,发行节奏也明显加快。在此基础上,近期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票面利率呈现持续走低态势。

6月30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2025年绿色金融债券(第一期)(债券通),本次发行规模高达300亿元。其中,品种一基本发行规模为250亿元,是期限3年的固定利率债券;品种二基本发行规模50亿元,为3年期浮动利率债券。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

全面支持发展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在国家政策层面受到高度重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绿色金融列为金融 “五篇大文章” 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积极倡导发展包括绿色金融在内的多种金融业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着重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今年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为提升金融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的质效,《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在银行信贷供给方面,鼓励银行立足自身职能与特色,开发特色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保险行业则需完善绿色保险体系,针对性地研发风险保障方案。此外,丰富金融产品服务形式,支持银行开展能效信贷、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鼓励保险公司优化巨灾保险、开展碳汇价格保险等。在融资渠道拓展上,鼓励银行规范开展绿色债券业务,金融租赁公司开展绿色租赁业务,保险公司投资绿色债券等相关产品。

作为绿色金融的先行者,建设银行充分发挥集团多牌照优势,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除了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外,还为客户提供绿色贷款、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租赁和绿色财务顾问等多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截至2024年末,建设银行发放绿色贷款余额达4.70万亿元,较2023年增加8149.73亿元;全年参与承销境内外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112期,发行规模1863.90亿元;其中,承销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7期,发行规模137.67亿元。

建设银行持续巩固自营债券投资组合负责任投资体系建设,将资金向有助于实体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及ESG表现较好的优质发行体倾斜。截至2024年末,该行债券投资组合中投向绿色领域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

ESG评级跃升至AAA级

2024年建设银行明晟(MSCI)ESG评级跃升至AAA,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是全球市值前十大银行中唯一获得此最高评级的银行,也是中国内地银行首次取得最高评级。

建设银行在MSCI ESG评级中表现卓越,源于该行将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要素全面融入银行经营的各个维度,包括战略规划、业务运营、风险管理以及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建设银行建立了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分工明确的ESG治理体系,董事会、管理层和执行层各司其职,确保ESG工作有效推进。同时,将ESG工作纳入全行战略发展,制定了ESG、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工作规划。

其次,建设银行将ESG理念全面融入经营管理,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绿色贷款、绿色债券和绿色投资的稳健增长;同时,严格保护数据隐私,维护消费者权益,投诉量持续下降;重视员工发展,员工满意度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此外,建设银行持续提升ESG透明度。作为A+H股上市银行,建行拥有为数众多的ESG机构投资者,与同业相比面临更高的市场期待。为此,建行通过业绩路演、投资者交流等活动积极听取市场意见,并用于内部管理改进。同时,紧跟国际可持续披露标准,强化专业团队建设,确保信息披露符合ISSB、港交所和上交所的最新要求。

大力服务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银行紧跟政策部署,将客户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全面融入业务管理体系,持续创新金融产品,适配服务模式,加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低碳转型。

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鄂尔多斯市2021年率先在零碳领域破冰,成立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如今,这座产业园迎来了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产业制造基地——鄂尔多斯市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GW单晶电池项目正式投产。这座占地千余亩、建筑面积超45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从蓝图变为现实仅用2年时间,创造了光伏行业瞩目的建设速度。

“建行的服务始终与我们同频共振。”隆基光伏负责人徐鹏飞表示,“在项目最吃紧的施工阶段,建行专业团队与我们保持24小时在线联动,为项目按计划投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面对项目建设标准高、设备投资密集的挑战,建设银行内蒙古鄂尔多斯分行凭借对光伏行业发展的敏感性与专业性,为其投放银团贷款2.98亿元,针对30GW单晶电池项目设备采购、厂房建设等核心环节提供精准支持,确保6个电池车间同步推进,保障了智能生产线引进、十万级高标准无尘车间改造等关键环节建设。随着工厂产能全面释放,可实现高速生产转换效率达25.21%的N型TOPCon高效电池,产品应用后预计可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000万吨。

重庆中石化通汇能源有限公司涪陵液化天然气(LNG)工厂是中国石化在重庆唯一的LNG工厂,产品辐射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湖南、湖北等省市,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绿色标杆。

为支持通汇公司“涪陵LNG工厂二期项目”建设,作为银团贷款主办行,建设银行重庆涪陵分行成立“绿色信贷攻坚团队”,紧盯流程进度,实时疏通堵点,按日督办落实,仅用不到2个月就完成项目评估、审批全流程,为公司成功授信固定资产贷款超3亿元。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可日处理天然气100万立方米,年产液化天然气超20万吨,相当于替代标准煤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0万吨。

‌这座位于乌江之畔的能源枢纽,不仅承载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绿色发展使命,更托举起上万家企事业单位和超1000万居民的用气安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三重共赢。

从“零碳工厂”超级产线的落地,到万吨级清洁能源枢纽的崛起,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注入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的脉络。这不仅是信贷数字的增长,更带动减碳千万吨级的切实飞跃。建设银行以庞大的绿色信贷投入与创新产品体系,生动诠释了银行由“资金提供者”到“绿色转型引擎”的深刻转变。正是建设银行每一个精准支持的项目,每一次负责任的资金投向,共同汇聚成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奔腾江河。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