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储能出海下半场:中企抢夺标准制定“话事人”

快报道

储能出海下半场:中企抢夺标准制定“话事人”

作者:Sogear

前言: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2025年上半年,125GWh的全球订单、150%的同比增幅——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在智利沙漠、英伦海岸斩获的GWh级大单,生动地铭刻了当下中国储能产业出海的黄金时代。

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仅仅停留在订单的数字增长上,那么我们可能错过了更为深刻的时代脉络。“乃在将来”的号角已经由特斯拉吹响:7月2日,特斯拉在澳大利亚连拿两大储能订单,总规模高达800MWh。而在此之前,特斯拉更是签约了中国大陆首个吉瓦时级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

随着特斯拉等更多实力强劲的竞争者加入,储能出海的“下半场”已然开启——这个下半场,不再仅仅是拼技术、拼成本的简单比拼,而是上升到战略层面,需要更深层次的布局和更具前瞻性的思考。在这个新的阶段,谁能掌握标准制定的话语权,谁就将成为全球储能市场的真正“话事人”。

储能出海:标准即王权 生死博弈鸣枪

当前的海外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挑战的局面。欧美市场需求稳健,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中东、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使得全球储能赛道的拥挤度陡增。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各国在安全规范、并网要求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割裂,导致了许多中国企业面临着“单设备多市场重复认证”的困境,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也阻碍了产品快速进入全球市场。

更重要的是,长时储能、液冷安全等关键技术领域,目前仍然缺乏统一的全球标准。标准的缺失,为不同国家和地区设置技术壁垒提供了空间,也使得中国企业在技术输出时面临不确定性。

此外,发展中国家监管执行的乏力,与发达国家监管更新滞后,共同构成了全球储能市场监管环境的复杂性。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单纯依靠产品性价比的模式,在“下半场”的竞争中显得愈发力不从心。

而此时,来自太平洋彼岸的一纸法案又如同一颗投下的“核弹”,真正地改变了游戏规则。

美国《大而美法案》(Big and Beautiful Act)的FEOC条款,宣称要迫使美国能源开发商剔除中国供应链,以换取高达30%的税收抵免。对于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占比超过90%、美国市场依赖度高达50%的中国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记“锁喉箭”。

在该法案的压力下,在美经营的中国企业面临着一个残酷的“二选一”:要么“出让控股权”以符合条款要求,要么“放弃税收”而承受巨大的成本劣势。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政策并非孤例。欧盟《净零工业法案》已经显露出效仿的倾向,而日韩等国也在虎视眈眈,似乎准备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以“标准”为武器的贸易战。

当政策的“绞索”愈收愈紧,留给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窗口期,可能只有短短的2-3年。在这段关键时期,谁能够成功夺取“标准制定权”这根权杖,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开辟新的生存空间,甚至引领全球储能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规则铁幕上凿光

在他人书写的规则里匍匐求生,终将被锁死在价值链底端。单纯依赖产品输出性价比的孤军深入,在储能出海“下半场”的规则中将举步维艰。

当全球储能市场的规则铁幕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态势徐徐落下,中国出海企业正在以技术之光,努力地凿穿这些壁垒,为自己开辟一片新的天地。单纯依赖产品输出的性价比优势,在储能出海“下半场”的残酷规则中,将会举步维艰。因为当竞争对手能够通过政策和标准来限制产品进入市场时,价格优势就显得苍白无力。

铁幕之下,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球标准的制定和影响力塑造中。

近日,宁德时代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已有的合作基础,进一步深化在政策法规与标准研究、检测认证、零碳管理、产品认证等方面的合作。这种合作,尤其是在印尼爪哇岛宁德时代卡拉旺基地,依托中国检验认证覆盖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认证网络以及百余项国际资质,双方在标准研究、零碳认证、法规应对等方面的深度捆绑,正为宁德时代乃至中国“新三样”(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构筑起一道主动塑造国际规则的“认证核盾”。

无独有偶,在技术安全标准领域,中国企业同样在积极布局。6月25日,TÜV南德意志集团(TÜV南德)向海辰储能颁发了基于IEC62443-4-1标准的工业信息安全TÜVSÜDMark认证证书。这张证书为海辰储能的BMS(电池管理系统)系统烙上了“免死金牌”,它不仅轰开了欧洲高端市场的准入闸门,更在各国竞相抬高安全门槛的博弈中,为中国技术夺下安全标准定义权的桥头堡,为中国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标准环境中赢得了先机。

此外,亿纬锂能的布局也颇具战略眼光。6月24日,亿纬锂能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举行了创新检测中心及高校联合实验室的揭牌仪式。这座毗邻新加坡的“标准实验室”内,高精度的设备正在解析着热带气候对电池衰减的影响。通过产出的本地化数据,亿纬锂能将能够主导《东盟储能安全白皮书》的制定,为该地区储能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并进一步提升其在区域内的标准话语权。

以上仅仅是中国企业在标准制定领域积极作为的冰山一角。《电力储能系统运行性能测试》、《电化学储能系统设计原则》、《电池故障的环境影响评估》、《储能系统火灾场景设计》等多项重要的国际储能标准中,都出现了中国企业参与制定的身影。中国企业正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标准规则的制定者和引领者。

黄金时代的真谛,从来不是订单数字的短暂狂欢,而是规则话语权的真正加冕。从智利沙漠的储能矩阵,到印尼群岛的灯塔工厂,再到马来半岛的检测基地,当更多的中国企业,如同点点星火般,透过规则的铁幕,积极参与到全球储能标准的制定与完善中去,中国储能产业才能真正以“话事人”的身份,在全球能源转型的黄金时代下半场,持续闪耀,赢得属于自己的光辉未来。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To Top